頭條揭密》中澳外交口水戰引爆貿易制裁 纏鬥2年白忙一場

曾經因為政治人物逞口舌之快而快速惡化的中澳關係,最近有趨於化解的跡象。澳大利亞在更換執政團隊後,主動向中國伸出橄欖枝,雙方都在言辭上釋放善意,近期將在印尼召開的G20峰會上可能會有突破式的進展。這場因政治口水引起的無謂的貿易戰纏鬥了2年多,雙方各有些損失,證明了政治人物的毒舌雖然能吸引些選票,但最終只會給國家帶來傷害。

澳大利亞2年多之前跟隨美國政策禁用華為,為討好美國跳上檯面呼籲派遣調查團前往調查新冠病毒起源,導致澳中關係高度緊張。澳大利亞前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因為當時在國內支持度低,在國際事務上刻意高調行事,目的是要藉著拉近與美國的關係來提高國內的支持度。

例如在禁用華為通訊設施一事,其他西方國家經過扭捏作態後終於順從了美國的要求,只有莫里森上竄下跳地攻擊華為與中國,卻未見當時的美國總統川普給他什麼好臉色看。調查病毒起源一事亦同,其他國家或對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組調查團的要求,也是按世衛組織進行疫情大流行調查的規章建議,只有莫里森直接對中國要求派專家調查團,此種莽撞言辭當然不會有結果,徒然被一些在國際上有實力的國家看破他的廉價伎倆。在發表強硬言辭與中國鬧僵後,也未見莫里森認真地處理或尋求緩和中國的貿易報復措施,很顯然地,莫里森對中國刻意的強硬言辭,並非考量澳大利亞的全面利益,而是他遞給川普的「投名狀」。

莫里森下台後,隨著美國也換上新一屆政府,顯然澳大利亞新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要理智得多,在持續拉攏美國支持的情況下,仍然尋求與中國之間的和解,畢竟澳中之間有許多外交對抗與貿易制裁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美國要的只是澳大利亞在地緣政治上的支持,澳大利亞沒有必要衝到中國面前去上竄下跳地演戲給美國老大看,中國或許暫時治不了美國,但要修理澳大利亞,方法還是很多的。

雖然中澳的貿易摩擦持續了2年多,雙方貿易關係受到一些影響,但並未如原先預料的嚴重。澳方受中國制裁的商品包括龍蝦、牛肉、葡萄酒、煤礦等,其中龍蝦價格慘跌,牛肉影響也不小,葡萄酒出口中國雖然大跌超過9成,但是轉銷至其他東南亞國家情況較好,並利用澳洲商人在歐洲生產的葡萄酒做為替代品輸入中國,以躲避懲罰性關稅,降低了制裁的影響。至於其他幾樣大宗商品,包括鐵礦石、羊毛、天然氣等不受制裁的商品,由於中國的需求旺盛,甚至還有不小的成長。

澳大利亞政府為了在對中國關係上找台階下,還找了幾位學者對媒體放話,聲稱澳洲從1938年以來就知道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壞處,因此也時時警惕。澳政府統計局的數字顯示,過去幾年在出口上對中國依賴太大,經過這場貿易戰,讓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出口額今年8月跌落至30%以下,這是2015年10月以來的首次;中國佔澳洲進口額則在第3季降到26%,比去年的30%更低一些。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烏倫(David Uren)說,對中國出口額下降是因為鐵礦石價格下跌,鐵礦又是雙方貿易最大宗。在與亞洲其他國家的貿易更加活絡,除了日本這個傳統貿易夥伴,澳洲與南韓、印度、東南亞國協成員的貿易也市場分散策略而迅速增加,現在這3者已經佔澳洲出口1/3以上。

這個時候找學者與企業界分析澳大利亞降低對中國貿易依賴,看來並非偶然。澳大利亞新一屆政府確實想改善與中國2年來無謂的貿易戰,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法瑞爾(Don Farrell)最近表示,澳洲政府已向中國遞出橄欖枝,願意討論撤除雙方貿易制裁事宜,同時也要持續警惕不能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雖然澳中雙方因口舌之爭而引起的貿易制裁措施有望在G20的高峰會後逐漸撤除,但是,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東亞資深研究員馬利德(Richard McGregor)認為,澳中經貿關係長期前景仍不太樂觀,因為美中地緣政治競爭會長期持續,澳洲作為美國主要盟友,隨時都會因政治因素受到來自中國的懲罰性貿易措施,必須先做好準備。澳貿易部長法瑞爾也表示,澳大利亞與中國存在一些「理念上的分歧」,美英澳3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是引起雙邊關係緊張的焦點,但是雙方仍然可以撤除制裁,也都希望恢復到正常的貿易水平。既然如此,這次在印尼舉行的G20峰會上,應該就能看到積極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