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內緊外鬆?陸民眾10年無緣登艦參觀航母之秘

對許多受過西方學術訓練、研究中共軍事與歷史的學者來說,中國的保密觀念是非常難以理解的。幾乎所有涉及軍事、政治與歷史的研究,除了少數的官訂版本之外,幾乎很難在其他公開的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獲得。有關係的人不論是國內或是國外,可以在一些特定場所看到認真而嚴肅的研究成果,但對一般試圖取得這些研究成果的民眾或學者反而是極為嚴苛。多年來這種做法被嘲諷為「內緊外鬆」,正如當年遼寧艦後曾在香港開放給民眾參觀,但服役至今十多年,從未在中國大陸進行公開的民眾參觀活動。

2021年在大陸上映的軍事歷史電影《長津湖》引起一陣熱潮,但是電影中許多情節被質疑與史實不符、漏洞太多。許多大陸年輕人因此對「抗美援朝」的歷史真相激發出興趣,但他們在網上或圖書館查找相關歷資料時發現,相關的歷史研究與檔案出版品非常稀少,十分令人吃驚。

涉及中共政治或歷史,許多相關研究並非沒有人做,而是做了沒有出版或公開的機會。不僅是軍事武器裝備方面的保密工作的做法讓人疑惑,連軍史、戰史資料的出版與陳列的規定也很難令人理解。以電影《長津湖》引起的韓戰話題為例,美國陸軍的網站中就可以直接下載官方版本的韓戰戰史,美國軍事院校歷史研究中心的網站上有大量的軍事史研究著作,從美國獨立戰爭到前2年才倉皇撤離的阿富汗戰爭都有,雖然研究的觀點仍以官方角度為主,但引用的史料與數據仍具有極重要的價值,除了部份新出版書籍有下載比例限制之外,大部份檔案都可以完全免費下載。

韓國國防部歷史編纂研究所也與美國軍方做法相似,出版多年的研究著作直接提供PDF版下載,新出版的如韓國國防部官方戰史《625戰爭史》11卷本,也可以在網站上瀏覽。韓國還翻譯了中國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戰爭史》3卷供瀏覽與下載,但在中國大陸網路上只有相關詞條,沒有提供任何內容,目前大陸最大的近現代史文獻平台「抗日戰爭文獻數據平台」,也未收錄此書。這類書籍一般只會在研究機構或大學圖書館才有,而且有些被歸類於「限閱」,需要經過申請才能借閱。

目前大陸公開出版的軍事研究著作大都集中於第1次(1927~1937)與第2次(1945~1950)國共內戰,以及抗日戰爭,這3次戰爭是中共軍事歷史研究的顯學,即便如此,這3次戰爭能公開的資料也非常有限。例如軍中日誌,目前僅有東北野戰軍(4野)與華東野戰軍(3野)出版了少部份的《陣中日記》,大量的原始資料都未公布。中共武裝革命已近百年、建立政權74年,革命戰爭的歷史都還沒有完整的官方版本,就更不用說建國之後、包括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了。據現代史研究人員指出,上世纪80~90年代是中共軍事歷史相關資料出版高峰期,但跨入21世紀後,相關的出版數量不知何故呈現斷崖式暴跌。

2020年大陸官媒《新華社》曾報導,中共中央軍委批准編輯出版中共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抗美援朝戰爭.文獻》,以紀念「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其中有931篇研究文獻,內含大量圖片、表冊、回憶史料,共計190餘萬字。但至今在相關文獻網站查找,則只有此叢書的新聞報導,不只查不到內容,連文獻的封面照片都付之闕如。至於同樣對中共建國後的歷史有重大影響的珍島寶事件、1962中印邊境戰爭、1979年中越戰爭,官方公布的資料檔案就更少了。

對於軍事歷史檔案採取極端機密的態度來處理,其實與國防軍事機密無關,主要還是傳統習慣上將政治軍事相關事務都按國家機密來處理。但有時也不是如此,這些深藏在中國社科院、軍事院校或研究機構內的檔案,有時也會接受申請對中國友好的外國學者與研究人員開放,做為公關手段拉攏與西方學術界的關係,這種做法常被大陸的研究人員嘲諷為「內緊外鬆」(原意為:內部緊張嚴肅如臨大敵,對外表現若無其事般的輕鬆,在此意喻對國人防得緊,對外反而寬鬆)。

有評論者指出,這種「內緊外鬆」的現象也可以從開放民間參觀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看到。遼寧艦在2012年正式服役後,曾在2017年7月以「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為題前往香港訪問,並首次對香港民眾開放,據說當時也有多名台灣遊客登艦參觀。此事至今5年來,不只遼寧艦,連中國國產航母山東艦也從未在大陸任何一個港口開放給大陸民眾參觀。

在國外允許一般遊客在特定場合與日期參觀海軍主力戰艦並不算少,而且大陸民眾參觀中國航母的熱情應該更高,偏偏香港人能參觀,反而是大陸民眾無緣。此事證明參觀航母根本與軍事機密無關,倒是讓大陸民眾有受歧視的感覺,不少大陸民眾對此很不服氣。有民眾因此在網上調侃道:「這說明遼寧艦可能並不是用來對付海外的,因此不需要對外國人過分保密」,還有人挖苦說:「那邊的覺悟低,看艦是爲了給他們上課;內地的群眾覺悟太高,不看也無妨,有時間不如回去上工建設國家」,言語中處處透露著不滿與無奈,但是對很多中共官員來說,這種做法是統戰工作的傳統,也是極為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