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國父孫中山真正死因與遺體未解之謎

每年十月是兩岸共同慶祝「國慶日」的月份,雖然日期不同,但兩岸毫無疑義地共同認定國父孫中山先生終結數千年帝制,創建亞洲首個民主共和國,其歷史功績是永垂不朽的。但是孫中山先生的歷史與事蹟數十年來仍有許多疑點,其中有關孫中山先生的死因與遺體去向,坊間仍有許多傳聞與未解之謎。

孫中山去世時,黨內元老胡漢民在海內外發起籌建中山紀念堂計劃,在大陸各地建立孫中山紀念堂。其中北京與廣州的中山紀念堂曾聯合舉辦孫中山文物展,除展出孫中山生前照片與使用器物,還有相關檔案文件。其中部份文件透露了一些與過去外界所知的歷史有些出入,例如孫中山的真實死因與其遺體內臟的解剖標本去向。

台灣的歷史教科書中一般稱孫中山死於肝癌,一般的文史記載也是如此,這是因為他到北京協和醫院時被診斷罹患肝癌,並為此進行了手術。但據協和醫院保留的孫中山病歷文件顯示,孫中山罹患肝癌並非其原發病症,肝藏的癌細胞是由膽囊癌和胰腺癌轉移而來。

孫中山去世後,遺體葬於南京中山陵,但後來因日軍侵華,孫中山遺體也經歷不少風波。最初日軍攻下上海往南京進發時,國民政府擔憂陵墓遭破壞,原打算開墓取出孫中山棺柩與遺體,但亦擔憂墓葬打開仍會傷及棺柩與遺體,最後決定保留不動。日軍進攻南京時,陵園內建築有部份受到砲火破壞,所幸陵墓棺柩未受波及。由於孫中山在日本有相當威望,日軍未再進一步破壞中山陵園。

大陸建政之後,曾謠傳蔣中正於撤退前把孫中山的遺體從中山陵中取出帶到台灣,這種傳言至今仍有部份人相信,信者甚至認為台灣此後政治穩定、經濟快速發展,正是受孫中山遺體的保祐。曾擔任孫中山衛士、並於中山陵執行陵園保衛工作的范良曾表示,蔣中正撤退時未提及中山陵,只有孫科臨走時對他們說:「毛澤東、周恩來對總理是尊敬的,你們是總理的衛士,他們不會為難你們的。」中共建政之後,中山陵在多次的政治運動也確實未受到嚴重破壞。

孫中山在北京協和醫院去世時,各方都認為應當進行遺體防腐保存,內臟則取出火化。但在日本佔領協和醫院後,意外發現孫中山的內臟切片和臘塊標本,才知院方未將內臟火化,而是保留供研究之用。後來日本扶植的汪精衛偽政權向日本要回了這些切片標本,原欲大張旗鼓地將之歸葬中山陵,卻被上海醫院以研究為名借走。抗戰勝利前夕這些內臟切片標本又被偽政權官員偷出私藏,還以此要脅國民政府以求保命,最後在蔣中正嚴令之下政終於追回標本切片,以及附帶的一盒臨床紀錄照片。這些物件原打算存放中山陵,但後來傳言是在1949年由南京撤退時,由孫科帶走。

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灣前兵荒馬亂,當時《中央日報》則發布消息,指稱孫中山流落在外的內臟標本再次被盜,但據孫中山生前貼身衛士范良曾表示,他曾下到墓室內仔細看過,「我下墓穴揭開玻璃罩,打開紅布擋著的五隻玻璃瓶,上面寫著孫中山先生五臟切片標本」。由於相關當事人皆已去世,孫中山遺體標本是否保存在中山陵或已其後代保管,仍需歷史研究者努力發掘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