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圓明園被掠奪焚燒仍驅趕不走義和團幽靈
近日一位大陸網紅以愛國為名在圓明園粗暴騷擾日本遊客,引起網民與媒體熱議。雖然譴責這位網紅的聲音不少,但更多網民在討論其動機時幾無例外地翻出圓明園被掠奪與焚毀的歷史,並選擇性地曲解部份史實來強化其仇外心理,這幾乎是長期以來在政治或外交上與外國發生磨擦時的必然的現象。無怪乎許多受尊崇的學者與知識份子感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頂尖的政治、經濟與科技大國,但是導致圓明園被八國聯軍焚毀的義和團幽靈似乎仍然盤據在神州大陸。
這位網名「亞人」(Asiaman)的網紅在圓明園除了騷擾日本遊客之外,還與大陸導遊對罵,更辱罵為日本遊客服務的導遊是「叛國賊」。他同時質疑「日本人可以在圓明園照相嗎?」這種說法在外國人看來是無法理解的,但在中國人眼裡則完全知道它所根據的邏輯:長期以來只許背頌而不許質疑與討論的中國近代屈辱歷史。其中又以圓明園遭八國聯軍掠奪與焚,最具代表性。
圓明園被毀發生在1860年的第2次英法聯軍,起因是英國亞羅船事件與法國廣西教案,中國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但英方派使節到北京呈遞國書時在大沽遭砲擊,於是英法組織聯軍攻入北京,清咸豐皇帝逃往熱河,由恭親王奕訢向英法聯軍投降。根據中外史籍記載,圓明園第一次被放火是因為官員與守軍皆已逃離北京,在京的部份百姓前往園內放火掠奪。隨後英法士兵進入圓明園內搜括,在發現被殺的英國使團遺物時,一怒之下又縱火焚燒幾間樓宇。隔了數日,英軍為報復英使團被虐殺並教訓清廷,再次放火燒了圓明園數間宮殿,但這次法軍沒有參與。
這次英法聯軍前後讓圓明園經歷3次火刧,但被焚毀的規模並不大。英法聯軍在與恭親王奕訢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後退兵,倒是北方俄羅斯卻趁機以邊界談判為名,迫使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中俄《璦琿條約》。這項條約即最近被賴清德總統提到的割讓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加上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領土為「中俄共管」的條約,也是清朝所有條約中損失最多領土、被稱為「喪權辱國」的條約。
據史籍記載,3次圓明園的火刧後,園內珍稀寶物被百姓與英法聯軍搶走不少,但是大型的珍貴木石材料難以搬運,外國士兵既不懂也無器材可以搬運,因此大多數被保留下來。在英法退兵後,清廷才得以動用國庫對被毀的宮殿進行修繕,到光绪26年(西元1900年)修繕約1/4及外圍部分。
在清廷對日甲午戰爭戰敗後,各國在大陸各地劃分勢力範圍,各地頻頻出現百姓與西方宗教衝突事件,此時義和團勢力在官方縱容下逐漸擴散。1900年慈禧太后決定支持 義和團並向各國宣戰,放任義和團屠殺洋人與各國使節,引起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光緒帝與皇親國戚再度出逃,由李鴻章善後。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但這次造成最大破壞的是當地百姓與駐守京效的八旗兵,以及東南互保運動的散兵遊勇與北京的地痞流氓,甚至有太監與地方惡霸參與。由於清廷守軍已棄守北京,圓明園沒有守軍,前來掠奪的各路人馬找來大型器材並集結成隊,將一些過去搬不走的巨石與建築材料拆下運走,大量古樹被砍伐,與用作建材的大型珍貴木料一併運走,圓明園幾乎被洗刧一空。等到八國聯軍抵達,懷著使節與外國居民被屠殺的仇恨,放了數把火將圓明園徹底摧毀。
相關的記載在大陸多所高等學府的圖書館中,都還保留相關的圖文資料可供查閱。後來到民國時期的一些研究者把「八旗子弟」與「八國聯軍」視為圓明園的最大破壞者,雖有相當根據,但是把這兩者當最主要原因,多半也是「推翻滿清」與「湔雪國恥」等當時主流政治意識的產物。至於到今日中國大談民族團結,已不再數落滿清的罪過,而是當它做為反抗西方國家壓迫的民族主義教材。
令人遺憾的是,因義和團屠殺外人引起八國聯軍攻佔北京這段史實,在現有的歷史研究中隨手可得,但卻幾乎不會出現在中國大陸的基礎教育教材與官方宣傳之中,這種現象在台灣20年多前的歷史與公民教育中也普遍存在。既然政府的教育部門以偏頗的史實教育青年學子,這些粗暴的仇外心態當然就隨處可見,義和團幽靈在半世紀前曾再度橫掃中國,以後若發生類似災難還真不讓人覺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