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天然氣管道計畫生變? 中俄戰略夥伴關係受關注

日前外媒爆料中俄天然氣西伯利亞2號管道計畫可能生變,此一判斷顯然過於武斷。這條天然氣管道是中俄戰略合作極重要的項目之一,雙方或因各自的原因而透過談判調整部份內容,戰略合作的主旨仍未改變。莫斯科因烏克蘭戰爭陷入經濟困局想多賣一些天然氣,中國大陸則因經濟成長趨緩、需求下滑而想減少輸入,在彼此都面臨經濟問題時要如何維持戰略合作,才是雙方後續談判的焦點。

英國《金融時報》爆料指出,中俄談判多年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的建設計畫被擱置,可能是這兩個大國在地緣政治關係上出現變化。中國外交部對此回應稱,「中方正在尋求利益匯合點,實現彼此成就」。這意味著彼此在這個專案上有些利益上未能磨合之處,顯然還遠未及改變雙方戰略夥伴關係的程度。

至於外媒分析認為是中方提出「不合理」要求導致天然氣管道案擱淺,這可能是不夠理解雙方的關係與互動方式。據了解,中國自從1990年代末期就開始向俄羅斯購入天然氣,過程中還受到日本介入的干擾,讓俄羅斯得以從中操弄天然氣管道的規劃。中國也因此吃了些虧,但當時北京是把這筆帳算在日本人頭上。

到2000年以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能源需求暴增,整個對俄採購與輸送天然氣的規劃與談判歷時10多年,直到2014年5月兩國才簽訂為期30年、總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輸送合約,為此建造了西伯利亞力量1號管道。後來隨著中國需求的增加,與能源採購分散策略,再與俄羅斯進行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談判,並設定管道通過蒙古輸往中國。後來西伯利亞力量2號於2021年1月啟動,俄羅斯並在蒙古成立東方聯盟輸氣管道公司。

2022年2月俄羅斯發動特別軍事行動入侵烏克蘭,通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被炸,對歐洲出口天然氣數量大減,輸往日本韓國的天然氣也中斷,導致俄國天然氣公司產生巨額虧損,莫斯科急於尋找替代買家,把目標放到中國身上。但是中國雖然可以增加購入數量,卻不願為此過度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仍然堅持分散採購的策略。

除了對外輸出受阻之外,俄羅斯還面臨國際貿易受到西方國家制裁的困境,以及戰爭在財政與資源上消耗過快的難題,因此希望更多輸出天然氣石油來彌補大量的軍費需求。中方原打算進口俄天然氣的數量從原有的227億立方米增至2025年的380億立方米,但俄羅斯因天然氣賣不出去與軍費增加,希望中方消化原計劃銷往歐洲與日韓的天然氣,並在今年將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輸氣量擴大至500億立方米,如此將使得中國輸入俄天然氣總量達到千億立方米以上,達到中國大陸天然氣總進口量的6成,這對中國的能源採購分散政策將形成嚴峻的挑戰。

另外的問題還有天然氣運輸管道經過蒙古與建設經費問題,後來俄方妥協改走哈薩克路線,並承擔大部份管道建設經費。最後還有個售價問題,中方吸收了大量俄羅斯產出過剩的天然氣,希望能獲得與俄羅斯國內同樣的售價,但至今雙方還沒有談妥。

俄方曾私下透露給外媒有關雙方談判的過程,還指控中國趁俄羅斯之危大幅壓低管道天然氣價格,不過俄羅斯現誰在的困境是自己造成,在國際上恐怕很難獲同情或支持。倒是大陸網上有大量的網民與媒體評論為此叫好,許多人認為,俄羅斯百餘年來對中國佔領領土、壓榨資源,現在壓一下天然氣價格雖然於事無補,但總算能藉機出一口氣。而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造成的困境,短時間內都很難扭轉,中俄戰略夥伴關係是否會動搖,恐怕還有很多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