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屹立千年山西應縣木塔發現佛牙舍利 意外引發外交風波

位於中國山西省應縣木塔不僅是宗教與歷史知名古蹟,更是東方建築技術的奇蹟。它是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現存世界最高、最古老的一座全木構塔式建築,全塔無釘無鉚、精巧絕倫,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

應縣佛宮寺內的釋迦塔,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木塔」,該塔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全部架構均由卯榫咬合而成,沒有一顆鐵釘。(圖/中新社)
應縣佛宮寺內的釋迦塔,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木塔」,該塔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全部架構均由卯榫咬合而成,沒有一顆鐵釘。(圖/中新社)

木塔能經歷千年來的天災與戰火至今屹立不倒,被歷史學家與建築學家認為簡直神奇之至,直到近代才被發現塔內佛像腹中藏有佛牙舍利與大量文物,將之取出供奉後,木塔竟逐漸呈現傾斜頹敗之勢,有些迷信人士甚至相信兩者之間可能存在難以置信的關係。

應縣木塔不僅是宗教與歷史知名古蹟,更是東方建築技術的奇蹟,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圖/新浪網)
應縣木塔不僅是宗教與歷史知名古蹟,更是東方建築技術的奇蹟,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圖/新浪網)

位次山西朔州市應縣的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的木塔。高67.31公尺,底層直徑為30公尺,平面為8角形,5層6簷,每一層內夾暗層共4級,實為9層。塔身以紅松木建造,全塔無釘無鉚,使用斗栱54種,共480朵,巧妙地將木質的樑、枋、柱緊密結合成一體,結構設計精彩絕倫,為中國現存古建築使用斗栱巔峰之作。其確切建造年代已無從考證,但從其建築風格和相關文物訊息,可推測其建造時間在遼代,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在金、元、明、清歷代亦經過多次修葺。

應縣木塔全塔皆以木構與斗栱結合而成,未用一根鐵釘,設計精巧冠絕古今。圖為應縣木塔結構圖。(圖/新浪網)
應縣木塔全塔皆以木構與斗栱結合而成,未用一根鐵釘,設計精巧冠絕古今。圖為應縣木塔結構圖。(圖/新浪網)

1932年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讀到一份日本考古學家的研究報告中記述了建於西元11世紀的「應州塔」,他與同事前往考察與仔細測量,稱讚木塔是獨一無二的偉大作品,將木造結構建築的可能性推到了難以想像的程度,令人佩服。

1926年北洋軍閥馮玉祥與閻錫山在山西大戰時,木塔曾中彈200餘發,有些子彈痕跡至今猶存。(圖/新浪網)
1926年北洋軍閥馮玉祥與閻錫山在山西大戰時,木塔曾中彈200餘發,有些子彈痕跡至今猶存。(圖/新浪網)

數十年來,每逢節假日,應縣木塔都會迎來大量遊客、佛教信眾及古建物愛好者前來遊覽參觀。雖然歷代都曾進行修葺,但千年來的風雨侵蝕、多次地震與戰火襲擊,木塔的部分承重構件受損,塔身已有變形。據當地縣志記載,1926年北洋軍閥馮玉祥與閻錫山在山西大戰時,木塔曾中彈200餘發。1948年國共戰爭期間,木塔被12發砲彈擊中,所幸砲彈都穿塔而過未在塔身爆炸,僅有些子彈痕跡至今猶存。目前肉眼可明顯看到塔身傾斜,為保護木塔已禁止遊客登塔。

應縣木塔內發現的遼代畫作「神農炎帝」。(圖/搜狐網)
應縣木塔內發現的遼代畫作「神農炎帝」。(圖/搜狐網)

據部份文史記述,應縣木塔的起造者應是出生在應州的遼興宗的皇后蕭撻里,年代可能是遼清寧2年(西元1056年),蕭撻里篤信佛教,與遼興宗四處建寺廟佛塔。史書記述指蕭撻里實為漢人,是在宋朝為官的山西應州人郭崇的孫女,自幼飽讀詩書並好騎馬射箭之術。後來被遼朝皇后蕭耨斤的弟弟蕭孝穆收為養女,進宮成為遼興宗的皇后。據說蕭撻里建高塔是為了能遙望位於宋朝的幼時故鄉,以解思鄉之情,並為故鄉早逝的姐姐焚香誦經。

由於建塔者篤信佛教,塔內各種雕塑、繪畫、造像都有濃厚的佛教氣息,也充滿遼朝的文化特色,為現存罕有的遼文化寶庫。尤其是在1974年整修塔內塑像時發現一批遼代刻經、寫經和木板套色絹質佛像畫等珍貴文物,木塔底層南門的照壁板上,刻畫著3個女供養人,為遼朝的3位皇后蕭耨斤、蕭撻里與蕭觀音,經考證為遼代畫師之作。千年以來到木塔參觀禮拜者不計其數,其中包括多位遼、元、明朝的皇帝,明成祖朱棣和明英宗朱祁鎮亦在此留下墨寶。

應縣木塔內佛像腹中發現的2枚佛牙舍利。(圖/佛弟子文庫)
應縣木塔內佛像腹中發現的2枚佛牙舍利。(圖/佛弟子文庫)

文革時期應縣木塔被紅衛兵大肆破壞,在砸毀木塔第4層佛祖塑像時發現裡面有佛經卷與許多文物,盡數取出焚毀,前後燒了一個多小時。1974年有2個維修木塔的木工聽聞佛像中藏有寶物,挖開佛像腹部發現大量未被發現的經卷、畫像與水晶瑪瑙等文物,另外還有用銀盒裝著的一顆佛牙舍利,後來部份佛經與佛牙舍利被追回,與另一顆在另一尊佛內發現的佛牙舍利一起供奉在塔內。此後多次對塔內佛像腹中文物進行清理,發現多達158件,被考古研究者讚嘆這是「佛國奇珍」。

應縣木塔古物《妙法蓮華經》第四卷卷首佛畫。(圖/家網鄉)
應縣木塔古物《妙法蓮華經》第四卷卷首佛畫。(圖/家網鄉)

應縣木塔佛像內的2顆佛牙與大量文物被發現後,受到大陸考古學界的重視,甚至帶動大陸各地一陣佛牙舍利主題旅遊熱潮。後來陸續在陝西法門寺唐代地宫、南京明朝大報恩寺地宮與山東汶上古塔都發現佛骨與佛牙舍利,其中汶上發現的數量甚至高達936顆。發現大量佛骨舍利經媒體報導後惹來意外的外交風波,以佛教立國的斯里蘭卡直接對中國發出外交照會,指控大陸發現佛牙舍利是冒牌貨。兩國為此爆發考古學界、宗教學界與歷史學界的爭論與筆戰,外交關係也出現磨擦,後來兩國官方可能是認為這事吵不出結果,不久後便偃旗息鼓、不了了之。

應縣木塔第4層的佛坐像。(圖/家鄉網)
應縣木塔第4層的佛坐像。(圖/家鄉網)

有些虔誠的佛教徒認為,埋藏千年文物中的佛牙舍利被挖掘出來還大肆宣揚,本就是件對神佛不敬的作為,過去多年大陸各地政府為了發展觀光事業,積極開發古寺名剎遊旅路線,還透過媒體宣揚各種佛教文物的「神力」,把虔誠肅穆的宗教搞成怪力亂神的庸俗商業化噱頭,令人十分厭惡,這些不敬神明的作為終究會招來報應。應縣木塔屹立千年不倒,到了我們這一代卻岌岌可危,或許就是對世人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