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巴國表態採購殲31 反映中國國際軍火市場機遇

巴基斯場近日公開放話考慮採購中國正在開發中的5代戰機殲-31,成為全球首個宣布將採用殲-31的國家。巴基斯坦的態度顯現出非美國與北約盟友在軍火採購上的困境,卻也反映出中國軍火輸出與地緣政治的機遇。面對這樣的機遇,中國是否有足夠的科技條件與支持軍事發展的經濟實力,將會決定中國能否成長為與美國抗衡的大國格局。

巴國空軍參謀長近日在視察部隊時罕見地就戰機採購公開表態,聲稱巴國具備購買中國製造5代戰機殲-31的基礎。但令人不解的是,巴國原先就表態參與土耳其的5代戰機TF-X的計劃,近年來土耳其與美國關係搞砸,TF-X戰機眼看遙遙無期,加上又不能向俄羅斯買Su-57或Su-75等5代戰機,因此把希望寄託中國成為僅剩的選擇。

目前巴國並非馬上要下訂單,畢竟中國自己的殲-31都還沒有完成,隔空放話多半是為安撫國內的焦慮情緒,因為死對頭印度發展自製的光輝戰機雖然進度緩慢,但終究慢慢地在接近目標。印度在此之前向法國購入的飆風戰機已陸續交機,對於想要更新F-16C/D而未果的巴國空軍來說,壓力愈來愈大。之前與土耳其合作開發5代機,也是同樣的情況,現在土耳其研發5代機不給力,只好再拉一個中國殲-31來當擋箭牌。

殲-31雖然尚未完成開發工作,但艦載版的殲-35可能2、3年內就要服役,空軍版的殲-31應該也不會太久。盛傳巴國原打算購入殲-20,但未獲北京同意,未來是否會放手賣給關係最好的巴鐵,考慮的地緣政治因素很多,對中國而言並非鐵板一塊。

至於在殲-35服役前後是否能同時或更早地讓殲-31面世,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畢竟殲-31的開發最早,相較於艦載版的殲-35,在技術上也更成熟。殲-31是中國戰機開發展史的一個異類,它並非由軍方立項,而是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自籌資開發,開發團隊與技術資源、資本投入皆比成都飛機公司的殲-20差得太遠,整個開發的過程也非常坎坷。

殲-31原先立項是以FC-31鶻鷹為名,搭載與米格-29、初期梟龍戰機同款的俄製RD-93發動機,推力、機動性都不夠。當時很多評論對它都極不看好,認為還是搞好殲-20並大量生產比實在,同時也可以開發艦載版殲-20。不過瀋飛公司並不氣餒,在改版後讓FC-31外型更加流暢,此時RD-93發動機也做了些改進。

到第3版FC-31變動幅度更大,機艙蓋改為與F-35一樣的後開式,發動機換成國產的渦扇-13,軍方的興趣愈來愈高。加上電磁彈射航母艦載機的需求迫近,於是在軍方的認可下,FC-31改成殲-31,正式成為軍方支持的項目,並決定首先發展為電磁彈射航母的艦載機,名稱則改為殲-35。至於為何是「35」?許多分析都認為這當然是衝著美國F-35而來,中共軍方對這款可以同時在海軍與空軍共用方的新戰機平台有很高的期待。

前幾年美國F-35系列面世後,在全球掀起一陣5代機開發的風潮,參與的國家包括中、英、日、義、韓、俄、土、印度、瑞典與伊朗,而真正推出成品的除了中國之外只有俄羅斯,俄製Su-57與Su-75評價都極差,只有中國的殲-20受到較多的關注與較好的評價。也因為如此,西方國家對殲-31或艦載版的殲-35都有較高的期待。尤其是中國對戰機輸出有強烈的全球戰略與地緣政治需求,願意用極具吸引力的價格來吸引客戶,加上又有足夠的軍工業產能,因此只要殲-31推出,必然比在國際上引起高度注意。而這一切都有賴殲-31必須擁有堅實的科技內涵,以及推動殲-31開發與量產的經濟能力,才能藉著擴大國防軍事合作在未來國際政治的新形勢中站穩大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