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戰爭前奏:以歷史檢證中國是否重演日本偷襲珍珠港

美國空軍將領警告美中可能在2年內開戰消息曝光後,引爆全球政治與戰略專家的高度關注。從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在軍事上挑戰美國霸權的話題日漸盛行,但中美廣泛而強大的經貿關係讓雙方朝野都沒有投入戰爭的準備,直到台灣問題激化中美戰略競爭,才令人擔憂引爆東西方霸權大戰的偷襲珍珠港事件有可能在21世紀重演。

最近一則大陸民間製作抖音視頻以「一旦開戰,遼寧艦能否拿下關島?」為題,描述中共遼寧艦航母編隊於12月底航行至關島以西500公里處進行「史無前例」的演練,全篇充滿小粉紅式的激昂語調與軍事演訓畫面,在網路上廣泛流傳並引來各種評論。有評論稱,這種將模仿日本偷襲珍珠港事變用於宣傳過於粗糙,與現實差距太大,根本不可能發生。但是,1941年珍珠港事變件發生之前,又有誰能預料到美日就此展開長達4年並導致人類首次使用原子彈的血腥戰爭呢?

從1996年台海導彈危機後,《中國可以說不》系列書籍在中國大為流行,「中美必有一戰」的說法成為熱門話題,風潮也延續到21世紀初。此時中國快速融入世界貿易體系,很快地成為美國最大貿易國,雙方在投資、經貿、科技、文化往來爆發式地成長,形成極為密切的相互依賴關係。「中美必有一戰」仍然是激進網民與軍事論壇話題,但大部份人還是認為中美霸權爭奪僅止於討論,短期內尚不會因此發生戰爭。直到近幾年因兩岸問題激化了中美關係,中美戰爭話題才加速升溫。

在中美可能因台灣爆發軍事衝突的問題出現後,中美雙方都沒有要與對方開戰的準備。尤其是中共,他們認為從阿富汗倉皇撤離的美國懼怕再次捲入戰爭,美國在經濟上也不願付出龐大代價對中國實施全面制裁。而大多數中國人雖然急著想挑戰美國霸權,但卻缺乏要對美國開戰的決心。

若檢視二戰時期美國與日本朝野的心態,其實與現在美國與中國情況有相似之處,但最後兩國還是走向了戰爭。日本侵華始自於1931年的「918事變」,到1937年「77事變」後才正式宣戰。在此之前,英美政界與商人都不想與日本發生戰爭,也恐懼對日戰爭。當時的丘吉爾與美國國務卿赫爾都公開對日本表達親膩的外交辭令,加上日本侵華戰爭需要大量石油與工業產品,英美與日本貿易爆發式地成長,美國商人也因此賺飽了戰爭財。

直到1937年11月,在布魯塞爾討論日本遠東問題的會議上,美國仍不願意與日本對抗,但是到1938年底日本宣佈建立「大東亞新秩序」時,美國開始貸款給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打抗日戰爭,隔年日軍佔領海南島,美國再廢除《美日通商條約》,1940年日本進軍南洋,美國更發起對日石油禁運與凍結日本資產。至此日本已沒有別的選擇,為防止美國在亞洲的海軍干預,日本於1941年11月先發制人地偷襲珠珍港。從美國開始對抗日本到珍珠港事變,前後只有4年時間。

美英在對日本石油禁運期間,美英荷的石油商人瀕臨破產,但此時連美國也已無法挽回與日本逐漸升高的對抗關係,最後更毫無意外地走向全面戰爭。換言之,當關係惡化到某一個程度後,雙方會開始不惜一切代價打擊對方,到這個階段雙方爆發戰爭的結果就已無法改變。面對中美之間逐漸升高的對抗形勢,必須隨時警惕,避免過激的舉動越過此一無法回頭的節點,被迫打一場兩方都不願見到的戰爭。

這就是為什麼在兩國互動中必須避免採用戰狼式的外交手腕,除非你本來就要開戰。2021年3月18日中共外事辦主任楊潔箎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安克拉志會議上,楊以近乎文革式的驚人語調痛斥前來談判的布林肯時,飆出「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後,美中高級別的外交會談自此停頓了將近2年,雙方關係惡化至30多年來最低點,比美軍誤炸南斯拉夫使館或中美南海撞機事件時的關係都還要糟糕,一直到最近才恢復高級別的外交磋商。

當年日軍偷襲珍珠港時,日本外交官還在美國進行談判,這意味著恢復外交互動雖然能緩和形勢,但不見得能扭轉兩國關係惡化的走向。中美恢復高級別外交談判只是個開始,要避免走向戰爭還需要雙方繼續努力。雙方既然要戰略競爭,就得訂下規則避失控,做不到讓對方同意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就更要避免用一些空洞無謂的挑釁作為來升高敵意,以免擦槍走火意外事故引爆軍事衝突。各方應該都希望類似偷襲珍珠港的事件不要演練,也永遠不要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