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楊振寧與鄧稼先:2位頂尖物理學者映照百年中美關係

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封鎖正在塑造未來數十年的中美關係與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回顧百餘年來兩國在科學技術上的互動,一直深受政治大環境的影響,許多投入學習西方科技大潮的中國青年科學家們,用生命書寫出許多令人振奮或是扼腕嘆息的篇章,當中最能反映大時代的中美科技交流人物裡,莫過於楊振寧鄧稼先這兩位物理學家極富戲劇化的友情,與他們不斷受政治衝擊的科學研究事業。

楊振寧是全球知名的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去年剛過百歲,他一生頂著學術桂冠,廣受尊崇。他從小就深交的摯友鄧稼先則選擇另一條路,為中國研發核彈來報效國家。雖然鄧稼先也被中國尊為「兩彈元勛」之一,但一生辛勞且經常生活在政治恐懼當中。這對好友年輕時有著極相似的際遇,卻因為個性與人生的選擇而有完全不同的結果。以他們的一生看待中美因科技引爆地緣政治衝突,更是令人百感交集。

楊振寧與鄧稼先自幼相識,因為楊的父親楊武之與鄧的父親鄧以蟄都在清華大學任教,兩家人居住在清華園西院成為近鄰,來往密切。當年的清華大學是美國退回庚子賠款所建,有許多來自美國的學者任教,充滿著中美友好的政治氣氛與美式學術風格。楊比鄧大2歲,自幼即是玩伴,青年時期也在崇德中學同校,還同時在西南聯大就讀,成為同系好友。

楊鄧兩人後來分別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與普渡大學深造,兩人都以極短時間獲得博士學位。中共在北京正式建立政權後,鄧受感召回到中國,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楊則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與李政道合作進行理論物理研究,這段十多年合作最後也讓楊與李政道共同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鄧楊兩人個人生涯與學術研究自此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鄧稼先回到中國後沒多久,中美關係因韓戰爆發而惡化,中共在毛澤東的指示下展開原子彈研究,鄧稼先也成為研究原子彈的骨幹,從1958年至1986年中國共進行了32次核試驗,其中有15次是鄧稼先指揮。而頂著諾貝爾獎桂冠的楊振寧,則成為海峽兩岸極力爭取的對象,但一直到1971年中美關係和緩後,當時已加入美國籍的楊振寧才在中共總理周恩來的邀請下返回中國大陸訪問。

中共成功試爆原子彈與氫彈震驚世界,當時美國盛傳是因為受到一位名叫春寒的美國學者協助才成功,楊振寧回到中國時首先就要求與多年未聯繫的好友鄧稼先見面,並打算向他打聽有關原子彈究的消息。當時中共的文革尚未結束,鄧稼先還在青海的原子彈研究基地應付紅衛兵的批鬥,周恩來立即從青海把鄧接回北京參與接待楊振寧。當楊向鄧問起原子彈研究的事,鄧因事涉國家機密,在取得黨組織同意後對楊說,研究初期僅蘇聯人提供了少量的資料,後來都是中國的科學家們自己做出來的。

在楊首次返回中國之後,極力協助赴美的中國學者和留學生的研究與學習,促進大陸多所大學研究機構與美國知名大學合作,清華、復旦、南開等多所高校也在楊振寧的幫助下建立了多個物理實驗研究所,中美雙方的學術科技交流可說盛極一時。

鄧稼先回到中國後,歷經連年的政治運動,雖然不問政治躲在實驗室與學術機構中潛心研究,但政治運動並沒有放過他。文革時期他最摯愛的姐姐鄧茂先受迫害而尋短,他自己與妻子也遭到批鬥,工作上得力助手也是他最優秀學生趙楚亦受迫害致死。其他一起進行原子彈研究的科學家如于敏、錢晉、胡思得也一樣,都在文革的政治鬥爭中苦苦掙扎。楊振寧回到中國後,鄧稼先獲得周恩來保護返回北京,暫時脫離永無止境的政治批鬥。數年後,鄧因工作上不慎接觸到放射性物質而受到幅射感染,因而罹患直腸癌,身體狀況愈來愈虛弱。最後在1986年62歲時過世。1999年,他與另外22人被中共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表揚他們在原子彈、導彈與人造衛星等研究上的卓越貢獻。

鄧稼先去世後,楊振寧仍持續地推動美中科技交流,甚至親自在北京清華大學開設講座與授課,還經常就尖端科發展向中共領導人與科學界提出建言。現在美中關係鬧僵,美中的科技與學術交流受到大幅限制,用大半輩子時間積極推動中美科技合作交流將會遭到不少障礙。楊振寧、鄧稼先這一代的科學家們經歷美中關係起起伏伏,此後將進入另一個時期,吉凶之數實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