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美日聯手開發高超音速武器 重塑第一島鏈防衛體系
數年來高超音速武器一直是中俄兩國引以為傲的絕殺武器,而美國警醒之後也重新開啟先前的研究方案,但研發工作一直不太順利。直到今年中,美國決定與日本聯手開發高超音速武器,讓日本多年來的研究獲得美國後續的技術支持,同時也讓美國慌亂的研發路徑找到便捷的發展方向,可以視之為第一島鏈軍事部署極重要的發展。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發展高超音速技術的國家之一,但蘇聯解體之後的美國軍力獨霸全球,研發新武器的動力不足,加上白宮與國會互信程度轉差、不合理的國防指標、預算縮減與隱形身技術興起等問題,美國一直未能將相關技術成果轉化為武器。
直到俄羅斯裝備匕首導彈刺激了美國軍方,美國海陸空三軍與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導彈防禦署(MDA)一擁而上,慌亂之間在短短2年內推出至少17個高超音速武器項目。但多頭馬車之下項目雜亂,盲目追求不切實際的高技術指標,研發路線一再改變,開發進程緩慢,以致在高超音速領域一直落後於中俄。直到近幾年五角大廈調整步伐並整合相關研究成果,確定了發展路徑,並找上研發多年已有不少成果的日本開展合作,才讓其高超音速武器發展進入快車道。
2023年8月的美日首腦會議上宣佈合作開發計劃,經過國防承包商雷神公司和諾格公司進行多次試驗,今年5月美日兩國簽訂一項名為「滑翔相位攔截」(Glide Phase Intercept,GPI)的合作協議,共同開發相應的高超音速導彈的防禦系統。由於日本已有些研究成果,7月份雙方首次公開發布一段名為「島嶼防衛用高速滑翔導彈」的試射影片,這段針對儀錶與測控系統的測試影片是簽訂合作協議之前在美國加州一座海軍基地進行的。
雙方的分工是由美方負責滑翔攔截器,日方開發火箭發動機與推進系統,攔截器的平台是美國海軍神盾驅逐艦為主體,整合基線-9神盾系統與導彈垂直發射器,進行高超音速滑翔器的探測、追蹤與攔截。這套合作方式之所以能快速運作,主要因為它與先前的美日神盾系統共用標準-3 Block IIA導彈的合作案非常相似。
雖然新的合作協定預計在2030年代完成GPI計劃,但美國在去年的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已訂定希望在2029年底之前提供初始作戰能力,在2032年之前提供完整的作戰能力,到2040年前至少提供24個高超音速滑翔器攔截系統。
美國之所以挑選日本為合作對象有2大因素,最重要的當然是美日穩定的同盟關係,其次是日本從上世紀80代起,在高超音速相關的再入大氣層、熱材料和高超音速發動機等技術上取得了不少成果。日本目前正在研究的路線首先是「島嶼防衛用(雙錐體助推)高速滑翔導彈」,其次是「島嶼防衛用高速滑翔導彈能力提升型(乘波體構型滑翔彈頭)」,最後才是「高超音速導彈」,技術進程上採取先易後難、逐步漸進的路線。
美日這項高超音速導彈合作計劃明顯地改變了日本在亞洲地區的角色,過去日本自衛隊的作用主要是太平洋地區的反潛工作,因此著重驅逐艦隊與反潛機的部署與運用,隨著中國導彈力量發展以致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實力大增,美軍主防線後退,讓日本更多承擔第一島鏈防衛的角色,可以預見日本的軍事力量將因此大幅擴張。
美國在前蘇聯解體後失去了主要對手,與中國關係又快速發展,軍事技術發展嚴重停滯,先進戰機與導彈的發展速度緩慢,步伐也很雜亂。反而是中國「內緊外鬆」地默默耕耘,美國在俄中陸續發表高超音速導彈後開始心慌,倒是日本一直因為自衛隊規模有限而持續維持軍事技術開發,結果在美國開始慌亂時,讓日本從美國的跟班躍升為重要戰略夥伴,也算是歷史的巧合。
此外,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在烏克蘭戰場上顯然没有他們吹嘘的那麼厲害,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能力如何也是未知數,美國搞了許多年不成功才被迫找日本合作,是否能真正開發出這種號稱無法攔截的神奇武器同樣令人懷疑。當然美日合作也可能與俄羅斯一樣成為鬧劇一場,歷史上為神奇武器白忙一場也有類似例子,我們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