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美陸軍評估:2040艾布蘭M1坦克對抗共軍將不具優勢

近日美國交付烏克蘭首批艾布蘭M1A2主戰坦克,即將在戰場上發揮各界期待已久的戰力,這批坦克交付給烏克蘭讓台灣訂製的同型坦克延後至2024年開始交付。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全球期待M1坦克投入烏克蘭戰場前夕,美國陸軍公布一份令人驚訝的研究報告稱,M1坦克在2040年與中國的高強度衝突中不只無法佔有主導戰場的優勢,甚至會在對抗中難以持久。這對即將大量部署M1坦克的台灣,也是一項必須高度關注的警訊。

這項針對M1所做的研究報告由美國陸軍科學委員會在2019年立案,總共花4年時間才完成。由獨立專家組成的評估小組希望為艾布蘭M1尋找接班的主戰坦克,以及下一代M1衍生產品,例如搭配較佳火力的輕型坦克、加裝超音速反坦克飛彈和無人駕駛裝甲運兵車等等。

目前美軍約有2500輛現役M1坦克,另外還有數千輛處於封存狀態,做為戰時備用。M1坦克有3種主要型號:M1、M1A1 和 M1A2,每個新版本性能都有些改進,各個版本也有不同的配備,例如台灣購買的M1A2T就是最新的版本加上一些特定的武器、防護與電子裝備,「T」是指出售台灣的版本。

美國陸軍科學委員會報告的結論說,M1坦克在未來(設定為2040年)的高端衝突中「無法有效地佔據主導地位」,暗示在15至20 年後如果與主要戰略競爭對手中國發生戰爭,M1坦克將無法主導戰場,它的機動性、火力和防護能力將面臨更大的風險,在戰場上可能迅速落入下風。即便是目前正在裝備的最新升級型號M1A2 SEP V3/V4,雖然坦克戰力有所增強,但仍無法在2040年大國對抗戰場上佔有主導地位。報告強調,中國與俄羅斯長期研究美國軍事力量,並制訂反制措施,美國可能面臨寡不敵眾的情勢,美軍主戰坦克低戰備率和裝備老化會使劣勢更為惡化。

研究報告說,所有用來進行評估的M1坦克數據來自於不同的戰場經驗,並涵蓋多種不同的因素。其中包括以色列2006年對黎巴嫩南部和2014年對加薩地帶的軍事干預,以及2020年南高加索的納卡(Nagorno-Karabakh)衝突中吸取的教訓,還有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當然也包括中共解放軍的發展情況。

報告指出,M1坦克是一款卓越的主戰坦克,擁有強大的火力與傑出的生存能力,具備快速反應能力。雖然不具備一些華麗的功能,但是它堅固、可靠的性能與持續升級使其在每一場衝突中都能維持主導地位。不過,這些優點已經不足以應付未來的情況。

這份報告強調,現代主戰坦克在未來戰場上的作用會越來越小,包括目前最新版本的M1坦克也一樣,它們體量過重,嚴重影響機動性,而且過度依賴被動的和反應式裝甲而非主動防禦系統。現在最新的M1A2增強版SEP v3 在滿載戰鬥狀態下重達76至78噸,比上個世80年代投入使用初代M1重了20噸。

由於在未來太平洋地區的大規模對抗中需要遠距部署,裝甲部隊裝備過重對海空運輸能力將是致命的缺點。因此建議改採55至60噸的輕型M1坦克,配備先進的130毫米主砲,以及較少的乘員、混合電力推進系統以及強化的主動防禦系統。研究小組為此提出一個概念圖,描繪了一輛帶有反坦克導彈和安裝在主砲塔頂部機槍的坦克。

美國陸軍上個月已公開宣佈放棄原有的 M1A2 SEP v4坦克升級計劃,原升級計劃僅保留機動與生存能力等最佳元素,改為M1E3版本,它將著重於2040年代的戰場需要,增強作戰和戰術機動性,並使用模組化的開放系統架構。

誠如美國陸軍副部長卡馬里洛 (Gabe Camarillo)接受《防衛新聞》採訪時表示,「包括現在的烏克蘭使用的M1坦克,我們都強調主動防護系統、更輕的重量、更高的生存能力以及減輕陸軍後勤負擔。」

全新概念的艾布蘭M1E3坦克的實際規格和計劃,可能與美國陸軍科學委員會的研究報告描述不完全相符,但報告表明美國陸軍已意識到未來戰場的需求,並且正在從烏克蘭戰爭中吸取教訓,這個過程中必然會伴隨著戰場上的損失,目標是要在2040年的大國對抗戰場上殲敵致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