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英國180年來最年輕首相如何成45天最短命內閣

10月20日下午,在經歷了一周的政壇風暴之後,英國首相麗茲.特拉斯(Liz Truss),發表了不到兩分鐘的講話,宣佈辭去保守黨黨魁和英國首相,這位180多年來最年輕的首相,在固執的減稅政策引發數千億英鎊的損失後,慌亂地結束她45天的任期,成為英國歷史上最短命的首相,而她釀下的這場災難也足以成為教科書等級的政治與財政金融學的案例。

許多分析都認為特拉斯的失敗肇因於現實環境的險惡,以及她個人的傲慢與輕忽。牛津大學經濟學家古德溫(Andrew Goodwin)認為,她在競選時就提出與前任首相強生完全不同的經濟政策,豈不知強生是因為聚會醜聞而下台,並非因為經濟政策不當。英國自脫歐後,以純熟的金融市場操作手法綁定財政,單獨在以美元、歐元為主的國際金融體系中維持英鎊的匯率與穩健的財政。但遇上2年多的疫情,被迫採取財政量化寬鬆政策來補貼失去工作的民眾,與受到影響行業的損失,疫情未結束又遇上俄烏戰爭影響能源價格與供應鏈,英國財政壓力雖然很大,但憑藉其熟稔的金融操作,還能穩住經濟情勢與英鎊的匯價。甚至疫情減緩之後,經濟還能有不錯的表現。

特拉斯一上任後就想要快速推動經濟復蘇,由於俄烏爭造的能源問題仍然是個困擾,她首先提出了1500億英鎊規模的能源計劃,在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與葬禮事宜結束後,她與財政大臣提出大幅度的減稅計劃,包括取消新增的國民保險費、取消原訂提高6%企業稅、富人最高稅率降5%、降低購房印花稅、民眾薪資工作規則也做出永久性改變,這些都將大幅減少政府財政收入。據英國智庫財政研究所(IFS)分析,該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要花費600億英鎊,預期財政赤字將達到1900億英鎊,相當於國民總收入的7.5%,政府為此擔負債務將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第3高。而如果能源或物價上漲,政府負債還會更高。除此之外,財政政策讓富人減少繳稅也被批評為袒護既得利益者,拿政府債務為富人創造更多利益。

特拉斯減稅政策提出後,英鎊在金融市場立即暴跌,兌美元匯率(1:1.035)創下歷史新低,跌至幾乎與美元平價。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被迫出手干預國債,國際貨幣基金(IMF)也罕見明確指出這種減稅計劃缺乏財政基礎,在通脹壓力極普遍的情況下,財政政策不能與貨幣政策背道而馳,IMF不支持實施「大規模且無目標的財政計劃」,而且這項政策還可能加劇財富不平等問題。

英鎊的暴跌當然牽動債券、股市與利率,外媒估算,特拉斯的減稅政策出台後,3個星期內英國股市與債券市值跌掉了至少5000億美元,相當於每個英國人損失1萬英鎊。如果比較特拉斯減稅政策每年對財政的影響僅550億美元,只佔這幾天英鎊慘跌所損失的1/10而已。

金融與證券市場恐慌並未能改變特拉斯想當「鐵娘子首相」的堅強意志,雖然聲望持續下滑,支持度僅剩20%,不支持度高達70%,她仍試圖為自己的政策辯護。不過由於整個保守黨的民調也受到影響,黨內開始討論讓她辭職的可能性,在野黨則群起圍攻。這時她還打算奮力一搏,以撤換財政大臣夸滕(Kwasi Kwarteng)來挽回聲望,卻遭夸滕倒打一耙。她換上前外交大臣亨特(Jeremy Hunt)接任財政大臣後,亨特也不支持她,還宣佈取消所有減稅相關措施。內閣出現內鬨,內政大臣布雷弗曼(Suella Braverman)也主動請辭,並對外表示「對本屆政府的方向感到憂心」。內閣人心渙散,國會也不願與之配合,政府顯已無法正常運作,特拉斯只有下台一途。其實保守黨不少成員原先想要力挺特拉斯,並不是因為支持她的政策,而是不想重新舉行大選,卻暫時還找不到合適的人接手這個爛攤子罷了。

回顧這屆僅存活45天的內閣,必定會成為英國政治史上極具代表性的失敗案例,許多人士提出各種疑點也令人十分納悶,例如原財政大臣夸滕是伊頓公學出身、擁有劍橋大學經濟史博士學位,也曾在全球頂級投資銀行擔任要職,具有豐富的財金專業,為何會在減稅計劃上完全沒有規劃財政支持措施,同時還誤判市場的反應,恐怕也只有他本人才說得清楚。

至於年僅47歲的特拉斯,雖然以前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的外號「鐵娘子」自詡,是英國自1835年羅伯特•皮爾 (Robert Peel)以來英國最年輕的首相。她畢業於牛津大學,擔任過經濟師、主持過智庫,選過議員,也是英國首位女性大法官,還出任過財政大臣首席秘書,擔任過外交大臣,從政經驗與相關歷練都很豐富,卻落得擔任45天首相即倉皇下台的窘境,也十分令人訝異。至於是否有其他內幕不為外人所知,可能得一段時間後才能弄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