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近日侵台BA.5可能成為最糟的Omicron變異毒株

近期台灣Omicron疫情緩慢下滑,但是外國的Omicron新變異株BA.4與BA.5強大的免疫逃逸能力導致疫情反彈,造成大量重複感染病例,台灣也出現少量病例。醫學專家指出,BA.4/BA.5這2種較新的毒株有較強傳播能力,但口罩、社交距離等原的防疫手段與加強針疫苗證實仍然很有效,雖然目前其重症率尚未增加,但其中BA.5的變異有向先前Alpha與Delta特徵轉化的現象,趨向攻擊肺部造成更多重症,未來有可能成為新冠疫情以來最糟糕的毒株。

遺傳與基因科學專家艾瑞克.托波爾(Eric Topol)最近發表文章稱,BA.5將Omicron的免疫逃逸能力擴增到全新的高度,遠遠超過Omicron其他變異毒株(包括BA.1.1、BA.1、BA.2.12.1 和 BA.4)。雖然BA.5重症與死亡率並未上升,但其變異方向可能會讓變異趨勢更傾向Alpha與Delta,因此是目前見過最糟糕的Omicron型變異體。

托波爾在報告中說,在多項研究中發現,Ba.5及BA.4是至目前為止對低水平中和抗體反應有最強免疫逃逸能力的變異體。當然目前最關心的還包括BA.5毒性是否更強,或更易引發重症,但是到目前為止有一項倉鼠模型實驗研究,結果BA.4 和 BA.5有較強引發重症的能力,因為它們在肺細胞培養皿中複製傳播速度較其他Omicron變異體快得多。

BA.5最初出現在南非,不久後在葡萄牙出現,目前已在世界各地都檢測得到,包括台灣。它在各國造成影響並不一樣,其中葡萄牙住院人數顯著增加,並成為主要毒株;美國感染比例佔37%,很快就會超過50%成為主要毒株;許多歐洲國家和以色列都不少病例,有各種不同程度的影響,向其他國家傳播的速度也非常快。

從防疫手段來看,托波爾說,N95口罩、社交距離、通風、空氣過濾等措施仍有效,但這些手段因為疫情持續太久,人們因疲憊而逐漸鬆懈。疫苗加強針也有幫助,美國疾管局最近公佈的第4劑加強針對50歲以上的人可以大幅降低死亡率達14倍(與以色列多次的觀察研究結果相近),相當於死亡率降低99%,如果是接種第3劑加強針,死亡率降低了86%。但是美國疾管局擔心的是,目前50歲以上的美國人只有25%打了第4劑。莫德納與輝瑞BNT已開發了Omicron(BA.1)的加強針,還在等美國食藥署批准。而BA.1的加強針對BA.5的效用如何,目前還沒有臨床數據。如果要開發BA.5的加強針,可能還要好幾個月時間。

東京大學的病毒學家佐藤圭(Kei Sato),也指出Ba.4/Ba.5變異體出現令人擔的趨勢,它們的演變方向逐漸向早期的毒株Alpha與Delta靠近,攻擊的部位針對肺細胞,而不是像Omicron其他毒株是針對上呼吸道感染。此外,BA.4/BA.5 病例出現嗅覺或味覺喪失、噁心、嘔吐和腹瀉的可能性更高,臨床症狀持續時間更長,這些現象都更像早期重症率較高的毒株,應該密切觀察其演化動向。

澳大利亞公共衛生專家安東尼.摩爾亦在推特發文引用相關研究指出,BA.5看起來很醜陋,它可能會削弱疫苗在預防感染的所有能力(雖然現有疫苗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可以對抗重症)。它不只傳播能力更強,而且對肺組織的入侵能力很可能比BA.1更為嚴重。

根據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序列數據顯示,不同國家的變異體循環和動態都不一樣,目前有多個國家報告BA.2.12.1、BA.4和BA.5同時流行,這表明這3種毒株共存有可能帶來新一輪疫情,其中BA.4/BA.5最具威脅性。另一篇刊登在《科學》期刊的研究論文指出,在英國由Omicron亞型毒株帶來的新一波疫情浪潮正在醞釀。不同Omicron型毒株之間爆發間隔愈來愈短,印證感染過Omicron毒株後並不能有效地提高對重複感染Omicron的免疫力。

換言之,BA.2與BA.1不是新冠大流行的終結者,更非已感染者的無敵星星,未來擴大部署第3或第4劑加強針顯然是勢在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