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癌是什麼?症狀有哪些?誰又是高風險族群?

三立電視台董事長林崑海因頭頸癌末期拔管離世,享壽70歲。頭頸癌聽起來很陌生,其實它是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頭頸部癌症的總稱。根據統計,台灣每十名新癌症病患中,就有一位是頭頸癌患者,這也讓頭頸癌被視為「中壯年健康隱形殺手」。

頭頸部包含鼻腔、口腔、咽、喉、頸及唾液腺,依據腫瘤原發部位不同,分成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病理表現以鱗狀上皮細胞癌占85%到95%為大宗。(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頭頸部包含鼻腔、口腔、咽、喉、頸及唾液腺,依據腫瘤原發部位不同,分成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病理表現以鱗狀上皮細胞癌占85%到95%為大宗。(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頭頸癌是什麼?

頭頸部包含鼻腔、口腔、咽、喉、頸及唾液腺,依據腫瘤原發部位不同,分成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病理表現以鱗狀上皮細胞癌占85%到95%為大宗。

頭頸癌好發因子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病毒感染或遺傳因子改變也可能導致癌病變。隨著發病位置不同,會出現不一樣的症狀,像是口腔癌傷口不易癒合且伴隨疼痛,口咽部則會造成吞嚥困難、口臭、喉嚨卡等症狀。

頭頸癌症狀有哪些?

三軍總醫院歸納出六大警訊,若有以下症狀應盡快就醫,以便及早診斷、治療:

  • 頸部有不對稱腫塊

  • 口咽腔潰瘍、凸起,或有斑點超過兩周

  • 聲音沙啞

  • 單側鼻塞、反覆流鼻血

  • 單側聽力不良、單耳積水、耳脹、耳悶

  • 無上呼吸道感染,卻持續喉嚨痛或耳朵痛

延伸閱讀》「頭頸癌」易察覺!醫:出現7症狀及早診斷治療

頭頸癌高危險群是誰?

台灣頭頸癌患者每年約增加8000人,發生率位居癌症排行榜第五名,其中又以口腔癌患者最多,患病者多為中壯年男性,因此頭頸癌又有「中壯年健康隱形殺手」的名號。研究顯示,造成頭頸癌的三大原因是菸、酒、檳榔。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03年已經確認檳榔的成分有致癌性,主要病灶會在口腔、咽喉和食道等出現。楊慕華醫師也提醒,戒除嚼食檳榔的習慣是防止口腔癌發生的重要課題。

延伸閱讀》致命4大症狀曝光 20歲男「喉嚨卡卡」…醫傻眼已癌末

頭頸癌治療如何進行?

  • 手術治療:患者經醫師評估能否承受手術分險、是否可完全清除原發腫瘤,和術後併發症等問題後,再由外科醫師評估是否進行淋巴結廓清和術後輔助治療。根據病患的病理組織形態,醫師可篩選出高風險患者,術後給予輔助治療,有效減少復發機會。

  • 放射治療:若經醫師評估無法開刀,則需接受放射治療。隨著時代的進步,照射範圍和定位技術日益成熟,也能給予適當治療。

  • 緩和性化學治療:病患若有合併身體其他器官的癌細胞轉移,醫師治療策略會改為減緩癌細胞增殖並促進生活品質,依照病患體能選擇給予藥物或支持治療,減輕病患不適。

  • 標靶治療:以爾必得舒(Cetuximab)等藥物,對患者罹癌部位進行標靶治療,目前健保給付條件主要為口咽癌、下咽癌及喉癌的病人。

  • 免疫治療: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重啟患者免疫細胞,和傳統標靶治療相比,一年存活率可達到將近40%;但可能引發皮膚、肺部、肝臟、腎臟的免疫反應,引起發炎、發燒、神經系統障礙或皮疹等副作用。

遮不住的傷!頭頸癌病人需心理調適

由於頭頸癌的病灶多長在臉上,無法用衣服阻擋,頭頸癌患者除了要承受治療的痛苦外,還得承受旁人的眼光。調查指出,約18%頭頸癌患者被診斷出人格失常的現象,甚至會對醫護人員產生敵意,出院之後也因毀容更容易遭到社會歧視與孤立,導致患者無法融入社會。若身邊有親友是頭頸癌患者,建議給予適時關心和陪伴。

實習記者:林建勳

核稿編輯:沈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