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症狀非典型 推拿多可緩解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醫師表示,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症,常會引起眩暈、肩臂痛,嚴重者甚至造成肢體癱瘓,發病常見頸背型、痹證型、痿證型、五官型、眩暈昏厥型。頸背型主要是中老年人體質衰弱所致,以致於關節囊鬆弛、韌帶鈣化、椎間盤退化、長出骨刺等,進而造成頸背疼痛。 痹證型主要是頸神經根受到風寒、勞累所影響而發病,發病後症狀以一側肩臂疼痛、麻木居多,也可能出現肌肉萎縮、兩臂麻痛等症狀。此外,這類型頸椎病還可再分成疼痛、麻木、萎縮等三種類型。 萎證型主因肝腎久虛所致,日久筋骨逐漸萎弱、肢體漸覺沉重,伴隨步履不順、肢冷不溫、肌肉萎細等症狀,如過筋骨持續失去滋養,則症狀恐會逐步加重,以致於肢體萎廢、步伐蹣跚不穩。 五官型頸椎病通常較少見,症狀多半不典型,可能會出現眼瞼無力、眼肉疼痛、容易流淚,也可能會出現咽部不適、容易噁心、有異物感。 眩暈昏厥型常出現姿態性眩暈,患者較容易眩暈時作、頭重腳輕、走路不穩,同時伴有偏頭痛、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不過,腎氣虧損、氣血虛弱、突然暈厥、跌倒等症狀,一般比較少見到。 有些頸椎病患者常常會擔心,因為深怕以後會肢體癱瘓。陳潮宗醫師表示,患者只要早治療、不要拖,多數患者經過傷科推拿之後,症狀都可以緩解,並不會惡化到癱瘓不能動。推拿時應做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促使力量朝向深層滲透以獲得療效。 陳醫師指出,施行傷科推拿手法治療之前,必須進行局部熱敷以便鬆弛筋骨,還可避免患者不夠放鬆而造成肌肉拉傷。頸椎病常用點壓、拿捏、彈撥、按摩等舒筋手法,這些手法具有疏筋活血、和絡止痛等作用,治療時以患者感到舒適為宜,手法應揉和穩重,以免引起疼痛不適感。 陳潮宗表示,中醫傷科推拿手法對於頸背型頸椎病有明顯的療效,手法結束症狀即可顯著緩解;但用在萎證型通常見效較慢,甚至效果不明顯;點壓手法常會配合特定穴道,如落枕取天柱、肺俞、風池、曲垣、肩貞等穴道。 治療頸椎病也常用頸項扳搬手法,用於頸背型的效果最明顯,進行時患者應採取低坐位,如此中醫才能便於操作,首先醫師站在患者背後,一手托住患者下頦,一手托住後枕部,這時患者必須放鬆頭部肌肉,然後醫師兩手徐徐用力,以便把患者頭部向頭頂部方向上提。 接著使頭部同側旋轉,旋轉至接近限度時,醫師適當使力使頭部繼續向同側旋轉五至十度,一般可聽到小關節彈響聲,做完之後可再作另一側旋轉。如果旋轉時患者感覺不適或患者配合度差,這時必須馬上停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