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間盤突出 手術可改善

麻豆新樓醫院神經外科張昂傑醫師說明頸椎椎間盤突出手術除可放入移植骨或替代品,也能植入活動式人工椎間盤。(記者李嘉祥攝)
麻豆新樓醫院神經外科張昂傑醫師說明頸椎椎間盤突出手術除可放入移植骨或替代品,也能植入活動式人工椎間盤。(記者李嘉祥攝)

▲麻豆新樓醫院神經外科張昂傑醫師說明頸椎椎間盤突出手術除可放入移植骨或替代品,也能植入活動式人工椎間盤。(記者李嘉祥攝)

五十五歲陳姓工人長期搬重物,二年前左側肩頸開始痠痛,原以為是單純落枕未予理會,最近卻出現手掌麻木情形,睡覺會因酸麻痛醒,嚴重影響睡眠,靠藥物控制不舒服症狀,但肌肉卻開始無力且明顯萎縮,至麻豆新樓醫院神經外科求診,磁振掃瞄發現第六、第七節椎間盤突出造成左邊神經孔狹窄。醫師建議接受頸椎椎間盤切除合併骨融合術,三天後出院,後續門診追蹤酸麻痛症狀已完全改善,不用再靠藥物來控制不舒服的症狀。

麻新神經外科醫師張昂傑表示,頸椎椎間盤突出導致脊髓及神經根受壓是常見的退化性疾病,老年人、長期做增加頸部負擔粗重工作、骨質疏鬆症、受傷者都可能有頸椎椎間盤突出及骨刺增生風險。近年智慧型手機普及,很多人成為低頭族,頸部彎曲維持同一姿勢,頭部重量對頸椎椎體及椎間盤形成壓力,長期下來易造成頸椎提早退化、椎間盤突出及骨刺增生。

張昂傑醫師指出,頸椎椎間盤突出典型症狀,是從頸部背面及肩胛骨處酸痛,感覺像落枕一樣,順著肩膀、手臂到手指並產生麻痺刺痛感,並會隨時間增加越來越嚴重,導致肌肉無力,抬手或舉東西使不出力氣,無法執行握拳,拿筷子,梳頭,扭鈕扣等動作,甚至發生患部肌肉萎縮不可逆狀況。

大部分頸椎椎間盤突出以保守治療即可,需矯正不良姿勢,盡量避免增加頸部負擔的運動或動作,讓頸部不會過度彎曲或過度伸張,在復健專科醫師指導下接受頸椎牽引,增加頸椎關節間距離、幫神經根減壓,也可以接受中醫針灸,熱敷,以吃藥打針來舒緩痙攣的肌肉。但若長期疼痛影響到生活、睡眠、工作,或手的肌肉明顯萎縮,則建議以外科手術治療。

張昂傑強調,透過顯微鏡將壓迫的椎間盤或骨刺切除,達到神經減壓效果,中間空隙植入移植骨或代替品,作為脊椎骨間橋樑,以進行脊椎融合。病患術後三至五天便可出院,三至六個月後移植骨或珠子會與上下的脊椎骨融合成一塊堅實的骨頭,期間患者需配戴頸圈以減少移植骨或珠子滑動及增加融合情形,另一種植入「活動式人工椎間盤」目前無健保起付,但患者術後不必戴頸圈,頸部活動也不會受到限制,也不易造成鄰近節退化的問題,只要做好術前評估,就可將手術風險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