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擇雅:年輕是本錢 看你怎麼花在刀口上

【文/潘乃欣 圖/廖祐瑲】

在台灣出版界,顏擇雅無疑是個傳奇人物。

2002年,她獨自創立雅言出版社,至今仍是一人公司,卻不斷打造出暢銷書,讓原本冷門的知識成為時下顯學。

2018年初,她在《天下》雜誌的專欄集結為《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一書,其中一篇〈別亂鼓勵「大膽走出去」〉,討論愈來愈多年輕人選擇出國工作的現況,引起關注。

求學、就業、生涯規劃……,各種左右一生的抉擇,幾乎都發生在人生前半段。若是當下正處在這個階段,該有哪些思考,日後才不會後悔或遺憾?聽顏擇雅怎麼說。

每項「失去」,都要換到另一種「收穫」

所謂「年輕就是本錢」,是一種迷思。年輕時,看到「本錢」這個詞,想到的是錢,也常覺得只有自己有,中老年人沒有。

其實,每個人都年輕過,每個人都拿過這筆本錢,但不會永久享有。只不過,人在年輕時,常對「失去」這件事沒有感覺。

本錢是要用來投資的。年輕這筆本錢,也是要讓人拿來轉成其他本錢的。你如何運用這筆本錢,會決定將來有多少本錢。

那麼,年輕人擁有哪些本錢?我認為,包括年輕的體力、腦袋、機會與眼睛。

首先,年輕人擁有充沛的體力,可以耐得住比較長時間的工作。然而,多花的這些時間,必須能替專業加值。

大學其實像是工廠,就算念的是台大或哈佛,無論功課再好,都無法讓個人的能力突出於群體太多。而剛離開學校那10年,正是把學校教的知識遺忘得最快的時候,這10年也是創造個人差異化的關鍵,若能善用體力在這點上,投資便是值得的。

其次,年輕人有年輕的腦袋,對很多事情的想法還沒固定下來。簡單說,應該是偏見很少的、可塑性還很強的腦袋。我建議,不要太快對一件事產生定見,應該保持習慣,推翻自己昨天的成見,不斷思考有沒有更創新的可能。

第三,年輕人才擁有追求公平的機會。15歲以前的人生是父母決定的,很難扭轉;35歲以後的人生已漸成定局,也很難改變。

所以說,離開學校的最後10年,和出社會的前10年,是人生的黃金階段,就算覺得受到不平等待遇,還可以靠自己的選擇去追回來。過了這個階段,反而很難再大幅拉近差距。

最後,是年輕人的眼睛。若是仔細觀察小孩,會發現他們看向世界的眼神總是帶著興奮,這是長大後很難再有的。人到了一定年紀後,就不再對事物感到新奇,所以年輕的眼睛更值得好好把握和運用。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214期】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年輕就要不計後果地「勇敢嘗試」?

《富比世》給年輕人的10個生涯建議

吳淡如:人生這條路沒有GPS,耐心地用你的方式走下去

31歲又怎樣!我承認很孤僻,但我並不討厭和別人相處

5件「投資自己」前該思考的事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 Cheers雜誌網站》。

※本文由 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