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水龍經典《旭日東昇》再現 公視紀錄片留下拆封搬遷過

《旭日東昇》在國立臺灣美術館星光草坪重現。(公視提供)
《旭日東昇》在國立臺灣美術館星光草坪重現。(公視提供)

公視藝文紀錄片節目《藝術很有事》在藝術家顏水龍121歲農曆冥誕,於國美館舉行〈當旭日再東昇—顏水龍的美術與工藝〉特映會,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顏娟英二度觀賞後仍感動表示:「顏水龍的精神,真的是很少有的。他是非常單純的人,所謂的單純就是始終如一。」

〈當旭日再東昇—顏水龍的美術與工藝〉片中,可以看到經過多方努力,終於讓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的《旭日東昇》巨型馬賽克壁畫如何再次出現在國美館星光草坪前,而這也是唯一媒體記錄下該作品重見天日的拆封搬遷過程。

1966年藝術家顏水龍應建築師蔡柏鋒邀請,為台北日新戲院創作出長18.2米、高3米的大型馬賽克作品《旭日東昇》,整幅作品利用大小不一的磁磚,以金黃色同心圓為中心,有如漩渦向外放射,拼貼出抽象幾何造型的太陽。

顏水龍30年前接受藝術史學者顏娟英訪問時說:「我們是臺灣人,因為我們的氣候和文化有不同的地方…,太陽的色彩讓我們與別的國家別的人不一樣,我們這裡的太陽較強…對我來說,我在臺灣出生,我要回來臺灣。」不過2021年,日新戲院拆除,《旭日東昇》也隨之消失眾人眼前。

公視《藝術很有事》記錄顏水龍大型馬賽克作品《旭日東昇》拆封、搬遷過程,期間出動重機件及超大貨物運輸及吊裝,需要細密規畫、謹慎小心。(公視提供)
公視《藝術很有事》記錄顏水龍大型馬賽克作品《旭日東昇》拆封、搬遷過程,期間出動重機件及超大貨物運輸及吊裝,需要細密規畫、謹慎小心。(公視提供)

顏娟英日前與團隊策展《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展覽時,她最大的心願就是把《旭日東昇》找出來。因為從它被拆下來以後,就非常掛心現況如何。她說:「作品看起來很龐大,但是一旦脫離它的結構體,其實非常的脆弱。因為它是建築體的一部分、是一道牆…我們也看過很多顏水龍的馬賽克作品其實是被切割、或者破裂。」直到第一次在山上看到作品還是包起來的。

搬遷《旭日東昇》的過程,由公視紀錄片節目《藝術很有事》團隊拍攝記錄,製作成〈當旭日再東昇—顏水龍的美術與工藝〉。導演吳佳明表示,雖然影片節奏很快,事實上搬遷的過程很慢、也很謹慎,板車和卡車的輪胎胎壓都是被控制的,卡車只要爬坡,有些輪子就要放氣,保持平衡;下坡4、500公尺,大概要搬5、6個小時,要用很多電腦精準地控制,維持平衡,如果一方的重量不對,作品可能會從中裂掉,很不容易。

藝評人謝佩霓分享顏水龍與台中的淵源,也提到《旭日東昇》所有綠色的瓷磚,其實都來自國賓大飯店正立面用剩的馬賽克瓷磚。

《藝術很有事》之〈當旭日再東昇—顏水龍的美術與工藝〉已於《藝術很有事》youtube頻道上架。更多詳情,請上公視《藝術很有事》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顏水龍於東京藝術學校畢業時所繪自畫像。(公視提供)
顏水龍於東京藝術學校畢業時所繪自畫像。(公視提供)

更多鏡週刊報導
《哆啦A夢》新片以音樂為主題 大雄拿到最平凡樂器有原因
HTC攜手VTuber參展2024台北漫博 推VR演唱會、見面會突破次元壁
開啟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嶄新篇章 他吸引逾50%觀眾首次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