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加速血管老化

2017「世界關節炎日(World Arthritis Day)」以「Don’t Delay, Connect Today」為主題,呼籲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對於自身病情應即刻採取行動,千萬不要延誤治療時間。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主任蔡文展表示,早期診斷及治療是防止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惡化的關鍵,發病後12周內開始治療,可增加緩解機會。 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關節炎外,患者也常合併其他問題,包括骨鬆症、憂鬱症、乾燥症等;更糟的是還會加速血管的老化,提前引發心血管病變,因此早期診斷與持續治療是防止關節炎進一步損害和預防共病的重要關鍵。 蔡文展主任指出,一般發生關節痛,會先想到骨科、復健科,或是去按摩、推拿,常常輾轉求醫好幾個月才轉診到風濕科;他強調,若早晨起床時感覺僵硬、關節有紅腫熱痛且具對稱性、症狀持續超過6星期以上,最好尋求風濕免疫科醫師診斷,若延遲治療,得花更多心力才能控制病情。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關節炎,患者也常合併其他問題,包括骨鬆症、憂鬱症、乾燥症等;更糟的是還會加速血管的老化,有致命危機。蔡文展主任指出,研究顯示,低疾病活動度的患者(DAS28≦3.2),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較低。除了與全身性發炎狀況有關,長期使用類固醇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也是可能的因素之一,所以蔡文展主任強調:「愈早治療,愈容易達到緩解,也愈能減少藥物的使用;鼓勵及時治療、積極控制發炎反應,不只為了改善關節症狀、避免關節破壞,更能減少引發其他嚴重共病的風險。」 今年「世界關節日」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規劃「口說幸福,圓夢計畫」徵文活動,協會理事長張玲瑗表示,將運用社群網路、數位媒體、衛教活動及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宣導即時確診及正確治療觀念,使患者能免受病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