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爾德專欄:維多利亞數字的祕密

對許多香港人而言,「八九六四」讓他們第一次認真思考自己的認同問題──當不再是英國的被殖民者,自己到底是誰?而紀念六四,也成了港人對一個極權政權扺抗的象徵。

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維園)今年六四紀念燭光晚會,人數創下9年來最低。警方估計18000人,主辦單位支聯會則估11萬人。兩者估計相差逾9萬人,但兩個數字都是9年來各自估計數字中最少的一次。

香港六四紀念活動,支聯會宣布現場聚集13.5萬民眾。(美聯社)
香港六四紀念活動,支聯會宣布現場聚集13.5萬民眾。(美聯社)

作者認為「八九六四」讓香港人第一次認真思考自己的認同問題,而紀念六四,也成了港人對一個極權政權扺抗的象徵。「八九六」四指的是1989年6月4日的天安門事件。(美聯社提供)

「八九六四」讓港人思考認同問題

就如台灣街頭運動,警方公布的參與人數多是低估,而主辦方宣稱的往往被說「膨風」。今年六四當天維園集會6個足球場被占滿,加上草地上部分人潮,保守估計總共也有5萬人──香港的媒體、學者與警方過去為了精算維園到底可容納多少人,曾各自以「科學方法」推估。

維園六四人數的多寡有那麼重要嗎?從28年的歷史來看,它對香港與中國大陸都有重要意義。維多利亞的數字也藏著香港政局變化的祕密。

1984年底中、英簽署聯合聲明,宣布香港主權自2008年7月1日起交還中國。當香港人開始想像、期待或疑惑著自己未來的命運之際,不到5年後中國發生了天安門示威。

這是對香港人空前震撼。即將回歸到她懷抱的祖國,出現如此大規模的爭取民主與反貪腐運動,香港人為了自己能有個民主法治的未來,也大力支持中國各地的民主抗爭。而最後北京當權者開槍殺了手無寸鐵的學生與市民,更嚇壞了香港人──再8年後就要統治他們的「人民政府」是會對人民開槍的。

對許多香港人而言,「八九六四」讓他們第一次認真思考自己的認同問題──當不再是英國的被殖民者,自己到底是誰?

「六四事件」20周年是轉捩點

最開始,絕大多數港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他們相信民主是一條中國必須走的路。這條被稱為「民主回歸派」的路線,成了大多數社會菁英與年輕學生的共識。

也因此,「八九六四」成了他們心目中的重要象徵。當年廣場上流血的學生沒有完成的志業,港人要繼續推動。而紀念六四,也成了港人對一個極權政權扺抗的象徵。

維園晚會是全球最大規模也持續最久的紀念六四活動,這項活動也一直在提醒著全球以及中國廣大的民眾,1989年的血案還未獲得平反。而這也是中共政權長久的禁忌。

整個1990年代到21世紀最初8年,除了六四隔年,維園紀念人潮逾10萬,其餘各年度晚會,主辦單位估計多只在5萬人左右,從未超過10萬。這段期間,一方面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快速成長、國力上升,再加上中國籌辦奧運,港人經濟共榮並分沾了民族主義的光榮感。不過2009年六四事件20周年之後情況改觀了。

25周年人數高峰,民怨噴爆

08年金融風暴重創香港這個金融中心,09年上半年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當時特首曾蔭權為讓經濟復甦,大力支持地產業。其副作用是房價飆升,「地產霸權」成了港人流行的語彙,年輕人對社經處境的不滿情緒上升。

此外,北京為加強意識型態控制,要在香港中學教育設立獨立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被民眾認為是洗腦教育。高中生組成的「學民思潮」在黃之鋒領導下,12年7月間發動了12萬人抗爭。

更重要的是,港人已不耐政治改革步調緩慢──07年民調已顯示,51%民眾支持在12年就普選特首,但北京還不願普選。

這些政治、經濟與社會的矛盾,讓港人不滿上升,「維園六四」與「七一遊行」成了不滿的指標。09年到14年5年間支聯會宣布的晚會人數都在15萬以上。這些不滿情緒終於在14年大爆發。

那年是六四事件25周年紀念,維園晚會人數又創新高,連官方估計都近10萬人。燭光晚會結束前,10多萬人合唱「佔中三子」發起公投的宣傳歌《問誰未發聲》。接下來就是佔中與雨傘運動登場。

14年維園六四晚會人數也成了頂點,之後逐年下降。一種解釋是雨傘運動後人心消沈,對政治改革意興闌珊,這是種讓北京較安心的觀點;另一種成因卻會讓北京不安:香港本土意識愈見抬頭,尤其年輕一代逐漸質疑「民主回歸」路線,認為天安門事件不是香港本地的歷史,因此不想紀念六四。14年本土派組織也在維多利亞港的對岸尖沙咀舉辦六四集會,強調本土立場,重點不在悼念而是凸顯中共政權的殘暴不義,他們也在紀念會上焚燒共產黨黨旗。

香港本土派民眾6日走上街頭「反釋法」,抗議北京當局試圖藉由人大釋法,封殺具「港獨」色彩的立法會議員。(AP)
香港本土派民眾6日走上街頭「反釋法」,抗議北京當局試圖藉由人大釋法,封殺具「港獨」色彩的立法會議員。(AP)

香港本土派民眾2016年走上街頭「反釋法」,抗議北京當局試圖藉由人大釋法,封殺具「港獨」色彩的立法會議員。(AP提供)

之後2年正是香港本土力量快速崛時期,從民主自決到明白喊出港獨主張都有。本土派在16年春節期間主導「魚蛋革命」,與警察激烈對抗,宛如台灣520農民運動翻版。接著在當年立法會選舉中,本土派成了在立法會與建制派、傳統泛民鼎足而三的政治勢力。

北京「硬的更硬,軟的更軟」

民心轉變下,今年維園六四人數減少並不意外。不過,去年港府藉立法會議員就職「宣示風波」,對新當選的本土派議員下殺手鐧後,激進本土派的聲勢也弱了。

新特首當選,香港也走向回歸第3個10年,此外,六四很快也將屆30年。對港人而言,「六四」的符號意義會減弱,本土意識已愈見穩固,但實踐路徑還在摸索。而北京則「硬的更硬,軟的更軟」,有關國家安全的「二十一條立法」極可能捲土重來。而在經濟方面,經歷港人對港、中「經濟一體化」的反挫,中國也更細緻地運用中資,巧妙變身進入香港各個經濟領域。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刊新新聞1579期,授權轉載。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相關報導
中國大學生微信轉發六四照片 竟被學校強逼休學
六四28週年》港獨不想挺六四?香港紀念活動人數創九年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