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立雄的第一擊

文人國防部長顧立雄在立法院答詢:「我們沒有第一擊,只有自衛權的行使。」也就是:當共軍攻擊我在航機艦設施,或是攻擊我本外離島,以及未經許可任何飛航實體進入我12海里領空跟領海,就可以發動自衛權。究是,這項決定是推卸了國防部長的職責?還是宣示界定了「台獨領域」的第一擊?

顧立雄回應說:取消第一擊改採自衛權,這是當遭受到武裝攻擊或威脅的時候,就享有合比例的自我防衛權力。戰場瞬息萬變,美其名合比例的自我防衛權力,是由第一線指揮官決定發動一個「合比例」的「自我防衛權」,但事實上,是將一位國防部長應該對於整個台海的安全,以及是不是受到武裝攻擊或威脅的判定責任及壓力,全部推卸給了第一線指揮官。

試問:什麼是「合比例」「自我防衛」?是指符合比例的台海安全的自我防衛?還是指當下執勤官員進行符合比例的自我防衛?新任文人部長顧立雄不僅推卸了武裝攻擊或威脅的判定責任及壓力,還將「微觀戰鬥」與「宏觀戰役」給搞混了,這實在非常危險。

沒服過兵役的文人國防部長,顧立雄的這個將受到武裝攻擊或威脅的判定責任及壓力的轉嫁邏輯與做法,完全是自己不上戰場當兵,而要求別人上戰場打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典型「台獨頭殼」。

還有,文人國防部長顧立雄界定了發動自衛權,是在敵方進入我12海里領空跟領海,這看似體諒執勤台灣安全防務第一線的人員壓力,但實際上,是「自我閹割」了台灣防務的實際範圍。這是不是也變相向世界宣示,我12海里領空跟領海,是真正實際上的「台獨領域」,而拋棄了原本應該捍衛的「中華民國領域」?

沒服過兵役的文人國防部長顧立雄的這項新做法,是在重新界定台灣對於台海兩岸的國防紅線,是在向對岸釋出:若解放軍進入我12海里領空跟領海,台灣就會發動「台獨領域第一擊」,也是在告知美國賴政府執政的台灣,是在進行「自衛台獨」。這個將第一擊改稱自衛權的政治決定,未來對於台灣民眾生命財產的保障,恐怕是禍福難料了。(作者為新黨輿情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