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立雄6日首赴立院備詢 國防部報告12大重點全文曝光

國防部長顧立雄。(資料照,鄧博仁攝)
國防部長顧立雄。(資料照,鄧博仁攝)

根據國防部送達立法的報告,在台美軍事合作上,美方於112年7月28日以PDA調撥美軍戰備庫存,無償提供我3.45億美元軍事裝備;另將我國IMET等級調升,使我得以較優惠價格,赴美執行軍事教育訓練。

立法院國防委員會排定6日,邀請國防部長顧立雄赴立院進行業務報告,並備質詢。這是顧立雄接任部長後首度赴國防委員會報告。國防部書面報告達5千餘字,今日送達立院。

另報告指出,為提升作戰韌性,強化戰鬥持續力,已完成糧秣、油料及彈藥等補給品戰備存量調整,可滿足戰時所需;同時持續編列預算,採購F-16等4型機戰時全妥善所需零附件,確保國軍整體戰力。

以下是國防部業務報告全文:

主席、各位委員先進:

面對區域安全情勢變化、中共軍力擴張及共軍持續對我軍事威懾等嚴峻挑戰,國軍持續推動各項建軍備戰工作,以確保國家安全;今天應邀至大院委員會實施業務報告,將針對當前11項重要國防施政計畫進行報告,期使各位委員能夠瞭解當前重大國防政策,並支持各項國防事務推動。

貳、重要國防施政計畫

一、掌握敵情威脅

近期共軍持續於臺海周邊運用公務船舶、漁船、無人機及空飄氣球等,侵入我禁(限)制水域、襲擾外(離)島,進行灰色地帶侵擾。另於外艦經臺海自由航行、美公布對臺軍售、他國發表友臺言論或我國家政要出訪時,共軍則以海、空兵力聯合警巡,逾越中線、抵近24浬線給予我方軍事壓力,甚至劃設禁航區實施射擊演練,執行「聯合戰備警巡」進行軍事威懾。另共軍亦計畫性藉由海、空兵力遠海長航、火箭軍飛彈試射及兩棲部隊登陸演習等軍事行動,驗證對臺作戰能力。

面對共軍各類侵擾態樣,國軍持續整合情資,及早獲知敵情威脅,爭取早期預警,並結合三軍戰備偵巡任務,適切部署海、空偵蒐系統及在航機、艦,即時掌握當面敵海、空及火箭軍動態,亦持續強化各項戰備整備,積極應處共軍各種軍事威懾。另依共軍可能軍事行動,設計空中、海上及外(離)島各類想定狀況,納入各部隊戰備訓練項目,保持常態演練,以提升部隊應變能力。

二、漢光演習

漢光演習為國軍年度戰備訓練核心,4月下旬已完成電腦輔助指揮所演習,置重點於帄戰轉換機制、去中心化指管及首次驗證接戰規定等,磨練各級指揮官作戰指導、用兵決策,以及參謀階層之判斷與計畫作為能力,並將所獲結論納入7月實兵演練驗證課目規劃。

漢光演習實兵演練預劃於7月22至26日,依「整體防空」、「聯合截擊作戰」及「聯合國土防衛作戰」等防衛作戰進程實施實兵與部分實彈操演。在整體防空作戰階段採三軍防空部隊與海、空兵力實兵對抗方式,來執行防空作戰任務,以提升聯合防護力量;聯合截擊作戰階段則統合海上、空中兵力、岸置火力與海巡等單位,於本島海、空域,遂行反封鎖護航及濱海打擊作戰操演;在聯合國土防衛作戰階段則由作戰區指揮並管制責任地境內各部隊,遂行近岸防禦、反掃雷破障、反登陸、反空(機)降作戰、關鍵基礎設施防護與城鄉守備實兵對抗演練,詳實驗證國軍各級部隊執行作戰計畫之能力。

三、實戰化訓練

國軍依年度計畫執行各項戰訓工作,採實兵、實地、實作方式,遂行戰力保存、整體防空、聯合截擊與國土防衛作戰演練,提升防衛作戰能力。各部隊以「駐、基地與聯戰演訓」貫穿年度訓練,並結合基地鑑測、作戰計畫演練、戰備巡弋、聯合情監偵、外島運補與灰色地帶應處等任務,於責任作戰地境或海、空域,實施戰術行軍、野戰宿營、戰場經營、海空聯合指管與接戰程序演練等實戰化訓練課目,以使官兵熟稔戰場環境,驗證幹部指參作業及狀況處置能力,強化防衛作戰戰力。同時依敵情威脅與敵可能行動設計演訓想定,結合戰力保存及防衛作戰場景,以驗證聯合作戰指揮程序、指參計畫作為及火力支援協調作業,俾提升作戰計畫執行能力及後勤支援能量。

四、一年期義務役

113年1月1日起,開始徵集94年次以後出生役男服1年期義務役,迄5月底接訓3,500餘員。為強化訓練內容,4個月軍事訓練役及1年期義務役,113年起入伍訓練均調整為8週,以實戰化為核心,主要增加「快反射擊、戰傷救護、近戰格鬥」等課目,期末鑑測結合震撼教育於野外以3天2夜,晝夜連續實施行軍、宿營及戰鬥狀況演練,使役男具備單兵戰鬥技能達「合格戰鬥兵」標準,可接受班以下任務式指揮,遂行小部隊戰鬥。新式入伍訓練課程執行迄今,期末鑑測合格率達9成以上,1年期義務役役役男入伍完訓後分發本、外島守備部隊服役,持續強化單兵戰技、新式武器操作、民防任務等訓練,並依作戰任務及編制專長施訓,結合年度訓練流路接受基地測考,驗證訓練成效。

為落實役男照顧及增進其權益,1年期義務役役男服役期間除支領薪額及專業加給外,另視單位駐地與實際從事勤務,可再支領地域加給與相關勤務加給。另因應徵集人數逐年遞增,113年規劃完成凌雲崗營區等7處興安專案新建兵舍及龍門營區等23處營舍修繕,提供役男優質住用環境。

五、提升作戰韌性

國軍持恆建構自主保修能量、提升戰備存量、多重指管備援及強化戰傷救護等作為,以保持戰力完整,支持防衛作戰需求。為即時掌握全軍部隊後勤現況、裝備妥善及維保進度,持續強化用兵後勤資訊系統,執行「建立後勤支援區、前支點及補給點管制」等功能研改及建構裝備維保跨軍種交修支援機制,可有效提升後勤支援效率。

為強化戰鬥持續力,已完成糧秣、油料及彈藥等補給品戰備存量調整,可滿足戰時所需;同時持續編列預算,採購F-16等4型機戰時全妥善所需零附件,確保國軍整體戰力。另整合作戰區內所有建置輸具,結合各部隊戰術位置,執行補給品前推屯儲等整備作業,以降低戰損及縮短整補時效;並藉由漢光演習針對民物力徵購(用)、軍需工業加速產製等戰耗補充方式實施驗證,俾戰時維持防衛作戰韌性。

指管通情系統為戰時敵首要摧毀目標,為支援聯戰指管機制持恆運作,國軍持續提升指管通資韌性、精進雷達性能、研製通資電反制裝備,亦積極統整民間通信資源與衛星能量,並運用國軍行動指管系統,建立多重指管備援手段。有關戰時降低人員傷亡方面,參考美軍戰傷救護發展,在戰傷救護訓練方面,年度規劃實施214班約1萬餘人次訓練,讓第一線作戰官兵具備敵火下自救互救能力。

六、全民防衛動員

為強化全社會防禦韌性,本部針對現行「民防編組運用」、「戰略物資補充」及「災民收容醫療」等事項,研提後續作為納入動員計畫。年度全民防衛動員暨災害防救「民安10號」演習於4至7月間實施11場次,以戰時景況下複合式災害搶救為主軸,由直轄市、縣(市)政府結合轄內重要民生經建設施現地操演,藉以磨練地方首長指揮應變能力,並首度結合民間自主緊急應變隊協助救災應用;另透過專家學者參與提供專業建議,納為後續策進參考。截至5月底已完成桃園市等6場次,有效提升地方政府臨災應變能力,後續依演習期程持續辦理。

軍民聯合防空「萬安47號」演習預於7月22至25日,結合漢光實兵演習實施,今年規劃各縣市各擇2個鄉(鎮、市、區)執行民眾疏散避難演練,並新增「防空疏散避難設施」配合警報主動開放、替代役人力協助「戰時災民收容救濟站」開設等課目,以強化整備作為。

另為達成全民防衛動員支援軍事作戰之目的,同步實施物力動員「自強40號」演習,採全國、分區、同時方式,執行「軍需物資與軍事運輸動員」、「軍需工業緊急生產轉換」、「軍民醫療體系整合」及「戰力綜合協調機制運作」等課目,藉以提升動員準備效能,強化軍民整合機制。

七、加強後備戰力

為加強後備戰力,113年教召訓練調增「射擊訓練」及「戰鬥教練」等課程時數,採「營戰術位置」報到、編成及施訓,並依部隊分權指揮於「連戰術位置」,結合周邊關鍵基礎設施及地區急救站(醫院)等處實施演練,有助戰時迅速編成、臨戰訓練及作戰部署;另增加14天教召訓額7,900餘員,結合志願教召及射擊訓練等作為,有助維持後備軍人基礎戰技與射擊技能,奠定堅實後備戰力基礎。

年度軍事人力動員「同心34號」演習,依漢光實兵演習想定,以「在地動員、在地運用」原則,演練動員令下達、後備部隊編成、戰場阻絕偽裝經營等各種狀況處置,使部隊瞭解作戰任務及熟悉戰場環境,磨練後備部隊立即動員、立即作戰效能。

八、建構不對稱戰力

國軍針對中共「快速奪取臺灣,避免外力介入」之企圖,以「精準、機動、致命、分散、可存活性及具成本效益」之不對稱建軍目標進行兵力整建,在國防自主部分,籌建陸射劍二新型野戰防空系統、高效能艦艇、潛艦原型艦、各型無人機、雄昇及萬劍飛彈等裝備;在對美軍購部分,則籌購愛國者三型增程防空飛彈、海馬士精準火力打擊系統、魚叉飛彈海岸防衛系統、F16V(BLK70)新式戰機及空對面、對空、對海之遠距精準武器,另參照俄烏戰爭、以哈衝突所獲啟示,導入「無人化及人工智慧(AI)」,俾持續強化防衛作戰韌性。

為建立可恃防衛武力,本部透過國防自主及對美軍購等方式,籌建聯合作戰所需武器裝備,113年度軍事投資預算獲賦1,255億元 (較112年增加285億元,成長29.4%),其中持續案計編列1,077億元,持續推動機艦國造等重大計畫;另新增案編列178億元,置重點於建構無人載具與強化分散式指管系統及防護能量,厚實國軍整體防衛作戰能力。

九、臺美軍事合作

美國會在「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NDAA)」中,制定「強化臺灣韌性法(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 Act, TERA)」,授權美行政部門運用如「外國軍事融資(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 FMF)」、「總統提用權(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 PDA)」及「國際軍事教育與訓練(International Milit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MET)」等方式,協助我國提升現代化防衛作戰能力。通過迄今,已於2023年獲得1.35億美元無償 FMF外,國會再於2024年3月通過「綜合撥款法 (Consolidated Appropriations Act)」,提供臺灣不少於3億美元FMF,復於4月「國安補充撥款法 (Indo-Pacific Security Supplemental Appropriations Act)」,額外挹注包含臺灣在內等印太區域國家20億美元FMF;美國務院更在2025年會計年度預算內,首度指名編列1億美元FMF予我國,期能將援臺FMF制度化。

此外,112年7月28日以PDA調撥美軍戰備庫存,無償提供我3.45億美元軍事裝備;另亦將我國IMET等級調升,使我得以較優惠價格,赴美執行軍事教育訓練。

本部運用既有交流機制及依我國實際防衛作戰需求,與美方討論並逐步推動各項兵力整建,持續強化防衛作戰韌性,並維護區域和平穩定。

十、推動國防自主

本部積極扎根國防自主,整合國科會「國防科技學研中心」資源,結合國內產、學、研界科研能量,推展國防先進科技研究及武器系統研製,期能帶動國防產業供應鏈發展,擴大產業規模,強化國防自主能量。

國機國造規劃自106年至115年產製新式高教機66架,迄112年累計交機27架,113年預計交機18架。國艦國造持續推動新一代輕型巡防艦等5型艦籌建,其中高效能艦艇第一批(6艘)於113年全數交軍服役;潛艦刻依節點執行裝備功能及泊港測試作業,後續執行海上測試;餘新型救難艦及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均按計畫節點管制。

「海空戰力提升計畫」依「聯合反制、整體防空及海上截擊」等作戰需求,規劃於115年完成9型精準飛彈量產作業,迄今產製進度均正常;本部持續督管中科院依計畫目標,籌建三軍所需武器裝備,以達成建軍目標。

十一、照顧官兵生活

國軍戰備執勤不分晝夜、任務繁重,本部戮力推動軍人(眷)服務照顧,積極完善生活設施,並要求幹部主動關懷、協處疑難,使官兵得以專注於戰訓本務工作,確保部隊戰力。為使官兵享有完整醫療照護,提供官兵至國軍醫療院所,以及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醫院、衛生福利部部立醫院、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連江縣立醫院,享有就醫醫療優惠;另官兵每年可接受1次年度體檢,以及早預防各項疾病,確維官兵健康。

近期國軍發生數起自殺、自傷事件,令人遺憾及不捨。照顧官兵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國軍責無旁貸,為降低再發生相同憾事的風險,部隊應積極提供醫療、諮商及輔導資源,建立心理健康之正確觀念,鼓勵官兵在生活上遇到任何問題時,能夠向同袍、長官或專業醫療人士求助,避免心理健康遭汙名化。

另考量金錢或債務壓力,為官兵受不當影響之高風險因子,本部持續引介金融機構,提供「國軍輔導理財專案貸款」,協助官兵財務規劃及緊急紓困需求,並透由巡迴宣教服務,以強化官兵財務管理及防範詐騙知能,建立正確「理財理債」觀念。

本部持續推動營舍整(新)建專案,採取「集中預算、重點整修」方式,建造符合部隊住、訓、用功能完整且溫馨舒適之現代化營舍,迄113年累計完工87案,營舍整修693處,職務宿舍整(新)建613戶,並配合內政部合作興建社會住宅53處,爭取1,232戶優先提供官兵申租;另為滿足官兵托育需求,113年完成「公共化教保設施」立案30處76班,迄5月底已招生65班1,200餘人,其中軍人子女400餘人,有效落實「軍人安家、軍眷安心」之政策。本部對於軍人權益保障及官兵生活照顧責無旁貸,期藉「親兵、知兵、愛兵」作為,創造優質、溫馨的服役環境,促進部隊團結向心,激勵官兵榮譽感,使官兵能安心服役,戮力戰備訓練工作。

參、結語

近期地震頻繁,同時亦進入汛期,國軍賡續配合政府執行各類災害防救任務,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另面對臺海嚴峻情勢,本部將以負責態度與開放思維,審慎擘劃各項國防政策,建立防衛作戰所需戰力,達成守護家園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