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與電的二、三事
⊙詹順貴
強颱康芮自台東成功登陸,從雲林麥寮出海,由於7級暴風圈半徑達320公里,在全台帶來不輕的災情。在颱風襲台前後2、3天,媒體慣性聚焦於全台各地強風巨浪狂雨畫面與各地大大小小災情,其實在這些伴隨颱風而來的自然災害之外,還有幾件特別值得一提的事,相對較少受到關注,卻不該隨著颱風離去而被忽略或遺忘。
我們必須感謝夙夜匪懈的台電員工
第一件值得一提的是,颱風侵襲幾乎都會造成停電,台灣一個月內接連歷經山陀兒與康芮颱風,前者在高屏地區造成29萬戶停電,後者則造成全台97萬戶停電,雖然仍有極少數批評聲音,但整體而言,台電復電的能力與速度明顯較以往改善許多。以康芮颱風為例,截至3日下午3時, 已修復965,342戶,僅剩不到1%的8,164戶尚未復電,效率遠較以往好上許多,這應歸功於台電積極彈性調度全台維修人力的成效。另外,根據台電董事長曾文生透露,有來自高雄鳳山的台電維修人員自願放棄檢定考試,於11月1、2日到新北參與協助復電工作,更令人敬佩。
以筆者所住新店往烏來郊山社區為例,以往每遇颱風必定很快就會停電,而且一停至少1、2天以上,這次遇上康芮強颱,10月31日一整個早上風狂雨橫,竟然安好如初,直到下午約4點才斷電,原本預期最快11月1日傍晚復電,最可能復電時間是恐怕要等到11月2日。出乎預料,竟然在10月31日晚間10點左右即恢復供電,由於當天下午直到半夜仍然風劇雨烈,顯然台電維修人員是冒著生命危險在解決我們生活上的不便,因此,筆者才會呼籲我們對於難以抗力的天災所帶來一時的生活不便,何妨多些耐心等待,颱風侵襲時間有限,不用囤買太多食物,就無須擔心因停電而壞掉;而對於冒著生命危險替我們解決短暫生活不便的台電維修人員,則應該多一些感謝。
離岸風電經得起颱風考驗
第二件更特別值得一提,康芮強颱10級暴風圈半徑即達150公里,從雲林麥寮出海後,沿台灣海峽朝北北東方向走,蔡政府8年積極發展的離岸風電,在10級以上狂風暴雨的檢驗下全部安然無恙,颱風過後11月初這幾天全天發電量都約有2400MW,占比接近10%,接下來是東北季風季節,整體離岸風電的發電效益必定更佳。光電部份,根據經濟部能源署發布的資訊,僅有5個屋頂型遭康芮颱風掀毀,絕大部分屋頂型、地面型光電也都通過強颱考驗,這幾天日尖峰的發電量都在7000MW以上,占比在25%以上,兩者都足以有效舒緩接下來台灣空污季的燃煤發電量。
遺憾的是,離岸風電躲得過災害風險,卻避不了來自政府的政策突變風險。今(2024)年9月23日,經濟部長郭智輝突然約見離岸風電開發業者,當場表示風場在如期併網的前提下,國產化規則可不受合約約束,還溯及已選商完成的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第1期(下稱3-1期)與第2期(下稱3-2期)。經濟部長此話一出,立刻在離岸風電產業鏈業內掀起驚滔駭浪。
順著經濟部長的談話,能源署於10月3日公告「開發商申請變更產業關聯方案不可歸責樣態認定說明」,排除了3-1期的適用,只溯及針對甫完成選商還不到2個月的3-2期,放寬解釋產業關聯政策涉及不可歸責事由。其主要內容為原則上選商規則及產業關聯政策不變,但若有涉及不可歸責開發商事由,開發商可提出產業關聯方案變更之申請,經濟部將依「通案原則、個案審查」方式,在符合如期併網的必要前提下,訂定明確的不可歸責認定樣態,加速產業關聯方案的變更審查。
所謂「通案原則、個案審查」,重點是不可歸責事由的樣態例示,包括:(1) 國內產製產品之品質經輔導改善仍無法達標者。(2) 國內產製產品之數量或交貨期無法配合選商結果公告之併網期程者。(3) 國內產製產品之交貨條件(包括採購價格在內)不合理者。簡單地說就是經濟部透過放寬契約不可歸責事由的解釋來鬆綁國產化政策條件。這些樣態也可視為「不可歸責」事由,等同毫無限度的擴張解釋,完全顛覆了法學上早有明確定義的「不可歸責」概念。
經濟部政策大轉彎誰該負責?
推測政策大轉彎的原因,很可能是今年7月26日歐盟對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依WTO規定要求與台灣進行爭端解決諮商所衍生的壓力,但如此政策大轉彎,確實會讓招標選商時為得標而刻意高估國內相關產業鏈產能或能力(實際上卻很難作得到)以獲得較高評分並因而獲選的廠商解套,不僅對於信賴經濟部公告的遴選條件,謹慎提出國產化承諾卻因而未獲選的廠商明顯不公平(如丹麥開發商沃旭),就連於3-1期、3-2期都有風場獲得選配的另一家丹麥開發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也抱怨連連。
CIP區域總裁許乃文除指責此一政策大轉彎會讓選商機制的公信力與公平性蕩然無存外,還進一步指出政府放寬國產化的訊息釋出後,也讓綠電買家預期開發成本可能下降,連帶期望綠電價格隨之降低,不僅影響CIP已經簽下的8成CPPA(Corporate Power Purchase Agreement,「企業能源採購協議」,背後還涉及「綠電信保機制」),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更必須面對綠電買家可能的砍價,增加他們這類遵守規範的開發商簽約售電回收的困擾與風險;而國內相關產業鏈供應商也擔心原有合約被修改砍價重議或拿不到預期的合約,而不願投資設備產能或備料。諸多面向的疑慮不安,勢將引起更多糾紛。
沃旭與CIP這兩家在潛力場址階段表現最好、實績最佳的離岸風電開發商,沃旭沒有參與投標3-1期,於3-2期因審慎務實提供國產化比例而敗北出局,CIP則是目前3-1期獲選廠商中唯一有可能如期完工併網的開發商,也獲得3-2期的案場,兩者面臨情況截然不同,竟同時成為經濟部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大轉彎的受害者;他們彼此還是競爭關係,卻不約而同地批評國產化政策大轉彎有違公平性,喪失政府公信力,顯見此一政策大轉彎何等不負責任與荒謬,它在開發商、供應鍊間引發政策風險而使3-2期更難如期推動與併網,可能直接讓賴總統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30%的政見提早跳票,卻無人為此負起政治責任。
總結來說,對來台投資離岸風電的外國開發商而言,環評不是絆腳石,颱風是可預期、可事先評估防範與可接受的風險,出乎預料的是,政治與政策變數才是最不可測、最大的風險。
非核家園做得到,切勿停滯不前
第三件是核三廠2號機組從10月21日起停機歲修41天,由於1號機組已於7月27日午夜先行屆期除役,意外使台灣提前出現零核時刻,但這與台電近來希望(計畫)調漲工業電價無關。因為鄰近的韓國,目前核電占比高達三成,算得上是核電大國,但韓國電力公社於今年10月23日宣布工業電價調漲5.2%到10.2%不等,這是韓國二年內第7次漲電價,累積漲幅近9成,民生用電也漲價接近5成,漲幅遠遠高於台灣。
再看歐洲核電大國法、英兩國,它們的電價漲幅更遠超過韓國,英國工業電價漲幅126%、民生電價漲幅79%;法國工業電價漲幅更達160%(《天下雜誌》於2022年10月的文章則報導因為俄侵烏戰爭,1年內電價漲5倍),可見核電可以讓電價便宜,完全禁不起客觀事實的檢驗。
不幸的是,台灣許多工商大老仍然盲目擁抱核電,如此昧於客觀事實,也難怪會將企業經營到毛利率低到可憐的地步,最令人意外的是一向是再生能源、減碳環保績優生的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日前竟也說「全世界和企業都知道核電是最經濟和最安全的」,並要政府直接重啟核四,真令人惋惜。
事實上,離岸風電除了籠罩在中颱以上的颱風暴風圈當下必須啟動保護機制停機外,目前日夜都能維持不錯的裝置容量率並穩定供電,光電則能承擔日尖峰供電,發揮削峰填谷功能,因此,核三廠2號機停機組歲修迄今,台灣的電力供應仍有充足餘裕。未來因應台積電製程推進與擴增產能、新興AI產業等用電需求,並實踐淨零排放目標,需要更積極發展的是風能、太陽能、地熱、氫能等再生能源,而非還欠缺技術可行(如核融合),或不具商業可行性(第4代大型核電廠與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都要面臨興建成本太高或效能不佳,而導致嚴重虧損的問題)的各類核電。
作者是因為喜歡大自然與賞鳥,而把法律用到保護環境與土地上,卻滿身不合時宜的律師。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