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不意外的新禁令會帶來多少意外?

不意外的,美國政府周三公布對中國的最新投資禁令,這必然會為中美關係帶來一些「意外」,數月來中美高層互訪力圖營造的緩和氣氛,即使不至於全然破壞,至少也是大打折扣。

白宮公布新的行政命令將禁止美資對中國的量子計算、先進晶片和人工智慧行業的部分投資,預定明年起生效,命令中也要求企業向政府報告在中國這三個行業的其他投資,禁令的目的是要阻止中國軍方獲取美國的技術和資本,至於受影響較大者是私募股權公司和風險投資公司,以及與中國企業合資的美國投資者。

美國要對中國祭出新的投資禁令的傳聞,早已流傳多時,但遲遲未正式公布,原因除了部份細節仍待確定外,也有考慮到美方正力圖讓兩國關係回到正軌,推動高層官員訪中,因此公布時間延後。在7月美國財長葉倫訪問中國時,就已先「打預防針」,強調這些行政令「針對這些領域(量子、高階晶片、AI)中範圍非常小的部分的禁令,但不會是將廣泛影響美國對華投資的寬泛控制措施」。

但毫無疑問的,美方「範圍小」、「為國安」才新推出此禁令的說法,不會被中國接受,相應的回應甚至報復一定會有。上月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就已針對可能的新禁令明白說出:如果美國對中國晶片產業實施更多限制,中國肯定會做出回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因此可以肯定中方必然會有回應與報復,雖然預料其回應不會是強烈又全面性的報復─如斐洛西訪台時全面切斷兩國所有溝通互動管道,但出口與產業的限制與管制必然會有,情況就如管制鍺、無人機出口類似,而這對過去數月營造出中美關係緩和、高層互動訪問的氣氛,當然是大大的扣分。

至於實質的影響,則未必非常大。這個新的禁令主要是限制美國資金投資中國的量子計算、先進晶片和人工智慧,但實際情況是:經過數年的貿易戰與科技戰、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後,美國資金占中國外人直接投資的比例已大幅降低,過去2年都不到5%,比重算是極低。再者,中國並非資金缺乏國家,本身的投資資金充沛,新禁令禁止美國資金投資中國,實質影響不大。

不過,新禁令還有許多值得注意與重視之處。一個是這是美國首次對中國發出「金融禁令」,相較於過去多為「技術禁令」,如禁止尖端晶片、AI晶片、半導體設備等出口到中國,或甚至直接禁止美國人為中國半導體企業工作,這次的「金融禁令」顯得相當不一樣,未來類似的金融禁令是否會如「技術禁令」一樣逐漸擴大、深化,形同走上「金融脫鉤」之路,深受外界關切。因為,華爾街金融界仍繼續加碼中國投資中,也是美國仍屬「友中」的團體,如果金融禁令擴大,華爾街應該是首當其衝。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是否有後續行動;例如,出台更嚴格的「技術禁令」?美國為了阻擋中國的AI發展,禁止高階AI晶片出口到中國,受衝擊最大的2家美商是輝達與超微,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2家在遵守政府禁令的同時,也特別為中國量身訂作AI晶片,規格當然剛好卡在禁止輸中規格之下,不少國會議員已盯上此事,要求白宮緊縮禁令,採更嚴格的標準,白宮最後是否會因此祭出新禁令?

而對中國方面,短期要注意的是中方的回應、中美關係回跌多少,但中長期更值得注意、也更有意思的是:中國能否掙脫美國的「卡脖子」?全球半導體版圖會如何變化?

在美國的制裁與科技戰中,一度短暫成為全球智慧手機冠軍的中國電信大廠華為,因此被迫退出5G手機市場,在5G時代只能可憐兮兮的賣4G手機,最後甚至只能把手機子品牌「榮耀」賣出。但近日傳出華為準備年底或明年重返5G手機市場,此外,因無法使用安卓系統,華為「被迫」發展的「鴻蒙」作業系統,用戶數超過3億,這些是否能代表華為在美國的制裁下,尋得突破點,引發市場關切。

而中國在尖端晶片之路被美國切斷後,在成熟技術市場的市占增加,對美國壓制中國晶片發展的意圖、與全球半導體版圖的變化,代表什麼意義、又會有什麼影響,也值得觀察。特別是台灣作為半導體製造的主要國家之一,在這場大國晶片博弈中,也是利害相關、影響深遠。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