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也是全球經濟奇蹟─永不下崗的國安基金

這應該算是台灣創下的另外一個全球經濟奇蹟─有一個「永不下崗」為股市護盤的國安基金!

上周(10日)國安基金召開例行委員會議,決議繼續執行護盤任務,如果從去年7月12日宣布進場護盤起算,已經整整護盤超過半年了,如果在預計4月中召開的下次例會召開前,未以臨時會議停止護盤,那這波護盤時間將超越2015年的232天紀錄,可以「光采」的創下史上最長的護盤時間紀錄。

根據財政部會後發出的新聞稿,繼續護盤的理由非常多:從近期全球仍處通膨升息階段,經濟成長動能趨緩、終端消費需求緊縮影響台灣出口動能,到俄烏戰爭及地緣政經風險等國際不確定因素仍存,全球股匯市持續大幅波動等,可說內外在環境的理由都有。

但仔細想想,如果這些原因都是國安基金繼續護盤的理由,這個國安基金可能「永不下崗」,要護到地老天荒了。不必看長,只看進入21世紀以來,不論是全球經濟、金融市場、乃至國內經濟,三不五時總是會有狀況出現─網路泡沫、停建核四風暴、金融海嘯、歐洲主權債信危機、QE退場波瀾、2015年的全球景氣走低、中國股市風暴、最後則是來到新冠疫情衝擊、俄烏戰爭與通膨再起等。

如果凡是國內外經濟、金融有狀況,會導致台股下跌,國安基金就要進場護盤,大概也不易找到不必護盤的時機了。大部份人朗朗上口的說:股市是經濟的櫥窗,股市也必然有漲跌,不論每次下跌是要反映經濟前景走弱看衰、企業獲利惡化、或是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下跌拖累、甚至只是「居高思危」,股市終究會有下跌的時候,至於跌幅高低、何時止跌回升,既要看負面情況程度,也要看政策反應。

但全天下的政府,如果有需要去支撐、挽救股市的作法,一定是用貨幣政策為主,沒有一個政府是用公款組一個基金專司護盤,而且某個角度而言,何時該進場護盤是全然的漫無標準。過去股市萬點是不得了的高點,政客還拿來當政績說嘴,現在卻是猶在一萬五左右的高點,卻認為「事態嚴重」、必須有國安基金護盤才可以。

從政府護盤的「歷史發展」看,最早是因應所謂「非經濟因素干擾」造成股市不理性下跌時,才是護盤時機─典範案例是民國民國79年在短短8個月內,台股從12682點崩跌至2485點,政府沒有護盤措施,結果投資人固然是哀鴻遍野、損失慘重,但台灣經濟未傷及筋骨,接著的80年代,就是台灣科技產業起飛的年代。在李登輝執政時,才開始有因應台股重挫而來的護盤措施─特別是兩岸緊張、飛彈危機,而且從原先「動員政府四大基金進場護盤」,到之後「法治化」成立國安基金。

因此,由此可看出國安基金在非經濟因素干擾─特別是兩岸緊張時,或是下跌到出現流動性危機與系統性風險時,才有進場護盤的正當性。遺憾的是大部份政客都錯把股市高低當政績,護盤也永遠難逃「政治考量」;看看這次的進場就很清楚:去年7月國安基金召開會議決定不進場護盤,說出一堆非常充份又崇高的理由,但隔天馬上變臉改口,決定要進場護盤,同時說出許多充份又崇高的理由。顯然高層的政治考量與壓力,完勝財政部的專業與堅持。

這次的護盤已投入超過五百億元,重點不在最後國安基金是賠是賺,而是其隱形成本高,與油電價凍漲政策的情況類似,而且受惠於政策者多是經濟強勢者、富人、股市大戶等,不僅違背社會基本的公平性,實務上更是奇蠢無比:政府在股市仍在高點時就進場承接股票,等於讓要「逃命」的投資人高點脫手、獲利了結;去年外資在台股大賣超、累計全年共計淨匯出135.64億美元,約新台幣4164億元,創下史上單年最大紀錄。這些外資一定非常感謝國安基金進場護盤,讓他們能在高點獲利了結,如此政策,豈不愚蠢?

更多風傳媒報導

◤抗通膨首選 黃金持續看漲◢
黃金抗漲6折起 一台兩省近9千元
日韓劇最愛 鉑金絕美首飾7折起
點睛品計價黃金 保值好選擇
早鳥情人禮 冬日絕美鑽飾6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