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又來騙了?那些有關台美貿易協定的胡扯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first agreement)在台灣時間1日晚間於華盛頓簽署,各方讚譽肯定之聲「如雪片般飛來」:這是台美44年來簽署結構最完整的貿易協定,這也是利用「堆積木」方式完成台美FTA(自由貿易協定)的重要一步;同時也彰顯我們已做好加入CPTPP之準備。

說得似乎都沒錯,看起來也都非常好,但既然是官方強調兩國之間極度重要的協定,那就該效法梁惠王問孟子的那句話:「……將有以利吾國乎?」白話文講就是:除了官員吹噓「稍嫌空泛」的台美關係多好之外,既然是經貿協定,一定或多或少有一些經貿利益可拿出來供萬民仰望一番。

回頭看看過去數十年,不論藍綠執政,凡是牽涉到要與其它國家簽署FTA、或是推動參與某某經貿團體(包括WTO在內),政府總是會拿出一份評估報告,告訴民眾說根據模型推估,此協定(或參與某團體)可以讓貿易增加多少、對經濟成長有多少幫助等,連跟中美洲那些貿易額占不到1個百分點的友邦簽FTA,官方都能說出一番經貿利益。當然,很少有所有產業都受惠的貿易協定,因此也可能談到那些產業會面臨挑戰與壓力(農業時常榜上有名)、那些產業又是受惠較多等。

那些FTA、區域經貿組織的談判,動輒耗費數年、談得筋疲力竭、爭得你死我活,少有如台美經貿協議談判般,爭執少到不到1年即可簽署的「特快車」。原因是那些談判幾乎毫無例外牽涉到數千上萬項商品的進口、關稅的降低甚至零關稅,各國毫無例外是要儘量保護本國較弱勢、缺乏競爭力的產業,減少開放與降稅程度,但卻又努力爭取讓本國有競爭力的產業與產品長驅直入他國。許多時候談判就是各國彼此交換、妥協的過程。

但台美的經貿協定完全沒有這些問題,因為完全不談傳統FTA的關稅減讓、商品准入,有些還會涉及投資問題。因為不談,所以沒爭執;但也因為沒談,所以也未見其利,看不到、也談不出這個協議能為台灣帶來的經濟與貿易利益。不過官方則全力大內宣,強調這個協定有多大的意義與重要性,引用前行政院長陳冲的一個妙喻,這個台美經貿協定是一個沒有「基本款」(關稅減讓)的「豪華版」經貿協定。

只是,台灣需要的先是基本款的關稅減讓,結果基本款付之闕如,美國卻硬塞一個對台灣經貿缺乏太多實利的「豪華版」給我們,務實?務虛?

或許先前外界對台美貿易協定「缺乏牛肉」的質疑與批評不少,包括總統蔡英文與行政院在內,對此貿易協定大加讚譽肯定之餘,都強調此協定與未來台美FTA有關。蔡英文說「談判完成後,將會擴充協定內容,為未來台美洽簽FTA奠定更穩健的基礎」;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說此協定的簽署「不僅非常具有歷史意義,而且標誌著一個新的開始」,「相關任務尚未完成。台灣將繼續與美國達成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以確保台灣的經濟安全」。

換句話說,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就是台美FTA的先鋒,蔡英文與行政院直接把此協定與FTA聯結起來。台美FTA無疑是塊「大牛肉」,但實情是否如此,尚待證實:是美國政府已承諾、甚至告知在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就開始FTA談判,還是蔡政府「想當然耳」的推理、或是官員的想像、甚至錯把自己的期待當事實?或是…..更惡劣的欺騙民眾?

客觀來看,目前看不到有所謂「台美FTA」的希望,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美國政壇與社會,「減讓關稅」已成為不可碰觸的髒字,無人敢碰。歐巴馬為了「重返亞洲」完成的區域經貿組織TPP談判,川普上任馬上退出,同時終止與歐洲的FTA談判;即使被視為較自由派、國際派的拜登上任,也只敢重新加入巴黎協定,對重新加入CPTPP(TPP之後的名稱)及與歐洲談判FTA完全不提;為了圍堵中國,在亞太大張旗鼓組織一個「印太經濟框架」,但完全不涉及傳統FTA的關稅減讓等─過去理所當然的是美國會打開市場給「眾小老弟與追隨者」,讓其享受經貿利益,但這次是「滴水不漏」、完全不談關稅減讓。

試問,在美國內部這種氛圍下,要生出「台美FTA」的機會有多大?更何況過去台灣多次想與美國談FTA,美方並無回應的國際政治考量因素仍存在,蔡政府猛打「台美FTA牌」為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助陣,是台美FTA已「有影」了,還是這個協定實在太虛,只能靠吹噓FTA撐起場面?

至於把此協定與申請加入CPTPP聯結、說代表台灣準備好了,似乎協定對加入此組織有幫助,就純屬胡說八道層次了。美國不在CPTPP組織內,縱然其影響力與長臂管轄權無遠弗界,在此事上其實是有距離的;其它成員國也不會因為台灣能與美國簽署此協定,因而認為台灣好棒棒可以加入而無意見的支持,每個國家的要求會不同。更何況在中國也申請加入CPTPP後,台灣最後能否入會,也已經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與角力了,說台美協定有助參與CPTPP,說好聽是天真,說難聽就是幼稚無知,這種蠢話就少講點吧。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