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對美外交,豈是民進黨的專利?

烏克蘭戰爭烽火連天之際,美國總統拜登特使團旋風訪台,原本只安排與蔡政府官員接觸交流,經國民黨爭取,將於離台前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會面。對美外交不是民進黨的專利,如同兩岸關係不是國民黨的專利,總統蔡英文號召「團結」,也應讓在野黨(國民黨、民眾黨等)有機會參與對美外交。

拜登國安特使團由美國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Michael Glenn Mullen)率團,成員有前國防部政策次長傅洛依(Michele A. Flournoy)、前白宮副國安顧問歐蘇莉文(Meghan L. O'Sullivan)、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葛林(Michael Green)及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Evan S. Medeiros),成員包括小布希及歐巴馬時期的共和、民主兩黨的國防及國安高層官員。可見,美方此行是對近期的「疑美論、棄台論」消毒,並為台灣安全作出「再保證」。

「跨黨派」特使團,豈能區別對待?

美國拜登特使團此行有「預防性外交」的意圖,向國際和台灣傳遞戰略承諾的訊號,表達國際對台的道義支持,但關鍵要有足夠防衛能力,台灣也須表達絕不會是搭便車者(free rider)。美國「跨黨派」對台灣高度共識的支持,台灣是亞洲民主的模範生,照理也應該與台灣「跨黨派」接觸,畢竟抵禦外侮入侵不能區分朝野。

2021年4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摯友、前聯邦參議員陶德訪問台灣,外長吳釗燮接機(外交部提供)
2021年4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摯友、前聯邦參議員陶德訪問台灣,外長吳釗燮接機(外交部提供)

2021年4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摯友、前聯邦參議員陶德訪問台灣,外長吳釗燮接機。(外交部提供)

事實上,去(2021)年4月美國前參議員陶德(Chris Dodd)及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等人訪台,那次會見了「六立委」,包括民進黨立委羅致政和王定宇、民眾黨高虹安、無黨籍林昶佐、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和蔣萬安,陳、蔣皆以個人身分參加,但時任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被略過。江啟臣對民進黨政府提出呼籲,希望安排陶德一行人與國民黨會晤未果,國民黨抨擊外交部「搞小動作」。當時參與角逐黨主席的朱立倫還表示,訪團來台時間短,政府代表全民,朝野政黨不該區別對待。這次換成了朱立倫遭逢類似處境,所幸最後關頭終有安排;另一個在野的民眾黨,其主席柯文哲就錯失了這次難得的交流機會。

當前全球籠罩新冠疫情,在野黨領袖出訪無法享有「外交泡泡」的特殊禮遇,考慮到往返的隔離時間與成本,原訂今年春節後訪美的朱立倫、柯文哲皆往後推遲,因此少了與美國各界建立更深入了解的機會。而美國特使訪團涵蓋民主、共和兩黨,按理對台也應「跨黨派」。若是只會見執政黨,沒有在野黨,有失民主大國的風範。

台灣對外關係,不容一黨包攬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王鴻薇在臉書提議:「蔡英文應邀朱立倫和柯文哲與美國特使團見面,以展示台灣團結一致。」這個具有正當性的倡議,臉書留言竟遭網民一輪狂酸。有一說是「最不團結的是國民黨」,國民黨內鬥是黨內問題,扯到台灣朝野分裂問題,牛頭不對馬嘴。另有一說認為「要看美國特使團願不願意」,這確實有道理。經過國民黨的積極爭取亦獲得美方首肯,如果蔡政府與民進黨願意跟在野黨分享美國訪團的訊息,更可以展現執政黨的雍容大度。

在馬英九時期的兩岸大交流時代,綠營縣市長登陸絡繹於途,扁朝前官員參加海峽論壇等活動。時任高雄市長陳菊2013年11月曾指出:「處理兩岸關係絕對不是國民黨的專利。」她相信民進黨一定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當時馬英九肯定綠營縣市長訪問對岸,也曾強調「推動兩岸來往不是國民黨的專利」。遠溯至辜汪會談時期,民進黨甚至曾在1993年4月組織「國會反對國共統一會談宣達團」,由當時黨主席施明德率黨內十多名公職人員強力抗議,表達反對「國共片面和談」的立場。

2022年2月,美國前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Mike Pompeo@Twitter)
2022年2月,美國前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Mike Pompeo@Twitter)

2022年3月,美國前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以個人名義訪問台灣。(Mike Pompeo@Twitter)

兩岸關係不是國民黨的專利,反之亦然,對美外交也不是民進黨的專利。美國身為民主國家,就有共和黨與民主黨之別,理應明白,民主台灣亦有朝野政黨之別,此次美國代表團既然是「跨黨派」的前國安高層官員,又是銜拜登之命訪台,與美國前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以個人名義訪台情況不同,當然需要得到台灣在野勢力的支持與認同。

切割分化台灣,就能因應外敵?

當俄羅斯突襲烏克蘭,美國與歐盟決定不出兵,僅是經援烏克蘭及經濟制裁俄羅斯,難免讓台灣人民感到唇亡齒寒。儘管台烏情勢有所差異,但畢竟同是緊鄰強權,又被宣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蔡英文不會是哲連斯基,但習近平可不可能是普京?拜登指派特使團來台是一劑強心劑,但效果能維持多長,尚待後續觀察。

2022年3月1日,烏克蘭戰爭,俄羅斯狂轟濫炸第二大城哈爾基夫(Kharkiv)(AP)
2022年3月1日,烏克蘭戰爭,俄羅斯狂轟濫炸第二大城哈爾基夫(Kharkiv)(AP)

2022年3月1日,烏克蘭戰爭,俄羅斯狂轟濫炸第二大城哈爾基夫(Kharkiv)(AP)

當下是烏克蘭時刻,大家都是烏克蘭人,台灣人民把烏克蘭當作前車之鑑。值此危機時刻,何以還有人像《動物農莊》所言:「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以「台灣隊/非台灣隊」為藉口,對台灣社會進行切割分化:蔡英文和民進黨不該排除在野勢力於先,又抱怨「台灣不夠團結」於後。若此刻強調「有人更烏克蘭人」,又有何意義?

台灣的防務安全,首當其衝要展現自身決心,也需要美國安全保證與協助。美國也應明白,台灣的外交需要朝野各界共同支持。抵禦外敵威脅,台灣需要「跨黨派」的全民力量。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風評:蔡英文不是哲連斯基,習近平是不是普京?
相關報導》 風評:從SWIFT驅逐俄國是兩面刃,美元霸權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