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日漸薄弱、渺茫的6月降息說

本周三美國勞工部公布3月通膨上升到3.5%,這個數據即使尚未完全擊潰6月降息說,至少也讓此期待再難篤定,一如過去歷史顯現,通膨有其頑強的一面,讓6月降息看起來渺茫難望。

美國3月3.5%的通膨數字,不僅略高於原先經濟學家的預測數字,更重要、或是嚴重的是:比2月份的3.2%高,如果扣除波動較大的食物與能源類而只看核心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無論是環比或是同比數字都高於預期。

面對這個數字,即使再鴿派者都很難得到通膨已退、可以安心降息的結論。至於鷹派,當然就是得到通膨頑強甚至復發風險提高的結論,聯準會就算不升息繼續壓制通膨,也絕對不行轉為降息。

降息與否不是只看通膨數字而已,也要看經濟成長(就業)數字的表現,後者雖然否前者重要,但也是重要參考;通膨緩和但尚未降到安全的目標值(2%)前,如果經濟衰退甚至金融風暴再起,降息可能成為必要的救生圈,但如經濟仍正常、甚至表現火熱,降息就沒必要、甚至該考慮再升息了。

現在,恰恰是這種情況。公布通膨數字前先公布的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幅超乎預期,代表就業市場即使尚未到「緊俏」的程度但也是表現仍佳,6月降息己成「非必要」的浪費。

從官方到市場也已逐漸反應與吸納6月可能不降息的消息了。市場調查預期6月降息的比例從先前的近6成跌到現在跌破5成,包括高盛在內的幾家投行,開始修正,把今年降息時間從原先預測的6月改為7月之後、到年底前的降息次數從3次減為2次。

更有意思、也可能更具代表性的是官方反應: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上周五說,「美國經濟以如此穩健的速度成長,勞動市場非常、非常強勁,兩個事實現況讓我們可以在更確定通膨確實降溫了之後,再採取降息的重大步驟」,特別注意那句「決策者等待更多通膨已受控制的證據,Fed不會急著降息」,而美國通膨數字近幾個月是微幅上揚。

更「離奇」的是向來不對聯準會政策發言指點的拜登總統,在10日對外表示看法,他承認通膨未消失、最新 CPI 數據可能會使降息時間推遲 1 個月,但認為聯準會將會在今年底前將啟動降息。從公布的最新利率會議紀錄也看到,雖然聯準會仍認為今年降息是適當的,但也擔心通膨降得不夠快等。

從經濟數據、官方發言、及降息的必要性3方面來看,原先的6月降息預測與期待都越來越薄弱、可能性越來越低了。回顧這波的通膨再起,聯準會錯誤判斷於先,未能預測與掌握通膨再起,之後就以急行軍式的升息壓制通膨,確實也讓通膨從9%左右的高點逐步降到3-4%左右。升息過程中,對美國經濟要陷入衰退的預測不斷,不過美國經濟的韌性與強勁出乎意料之外,大部份分析家都認為美國實現了一次「軟著陸」。

也因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對聯準會要轉為降息的預測就不斷:最原始的是預測去年底、之後是今年3月,3月降息無望、實際上也未降息後,外界就寄希望於6月。

不過,外界的預測與期待都忽視一件事:無論短期或個別官員的鷹鴿2派說法,事實上聯準會對降息從未說死、一直保持模糊與彈性,因此政策結果就會依新的經濟數據作動態調整。既然通膨數字尚未降到安全、保險的範圍(2%),就業市場也仍保持強勁,聯準會就毫無理由此時「浪費子彈」的降息。

對央行而言,一個較高的利率水準其實反而是更「舒適」、安全的利率,因為這代表萬一碰上經濟衰退或金融危機,央行擁有更多工具與空間執行貨幣政策,如果處在低利率甚至零利率,央行手上就缺乏政策工具。

當然,6月降息與否未必到完全絕望,如果4、5月的通膨快速且有效的下降到2%左右、就業市場出現惡化跡象等因素,還是有可能6月降息。但實事求是看,在2、3月通膨呈上揚、各種擠壓讓通膨上揚的因素未消除、三不五時又要面對中東事件、地緣政治角力帶來的通膨壓力,未來幾個月通膨快速下降看來是無望,連帶的是6月降息的希望也更為渺茫了。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