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海基會華麗轉身,冷衙門也能暖開機

總統賴清德520就職之後,兩岸關係已幾經波折,圍台軍演、ECFA的134項台灣產品遭中止關稅減讓、在陸台灣藝人「我是中國人」表態浪潮,以及近日陸籍男子駕船直闖淡水河,如入無人之境,逼近台北市「心臟地帶」。以上種種,都是兩岸官方關係雪上加霜的體現。如同兩岸專家邱坤玄所言,今(2024)年4月的馬習二會,頂多只讓兩岸「微暖」而已。

鄭文燦海基會亮眼的「就職演說」

不過,一個機構的大門,近日卻迎來「反常」的跡象。位在台北大直的海基會,過去8年由於兩岸互動不再,以及疫情的重大衝擊,被視為門可羅雀的冷衙門。主張兩岸「互不隸屬」的賴清德政府上任,外界對兩岸關係無所期待,只求不要再惡化就好,自然也不會對海基會投以特別關愛的眼光。

就在一周之前的6月7日,海基會門口停滿了SNG車,2樓記者室擠滿了各家媒體,主播、文字、攝影團隊全部到齊。為的就是行政院前副院長鄭文燦,以及民進黨前秘書長羅文嘉,在當天的理監事會議被推選為海基會新任董事長,與副董事長兼秘書長。

<cite>6月7日海基會舉行第12屆董監事第3次聯席會議,選出新任董事長鄭文燦(左),以及新任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羅文嘉(右)。(陳昱凱攝)</cite>
6月7日海基會舉行第12屆董監事第3次聯席會議,選出新任董事長鄭文燦(左),以及新任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羅文嘉(右)。(陳昱凱攝)

鄭文燦是日的「就職演說」令人眼睛為之一亮,一開口就先提了《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無疑為海基會的兩岸交流工作「神功加持」。在接下來的發言中,鄭文燦除了重申賴清德總統的兩岸政策立場外,還多次強調和平的重要性,期許和平成為共同語言與最高目標。從他的講話中也可知道,鄭文燦心裡明白和平的基礎來自於兩岸交流,才能減少意外、降低風險。

海基會或可扮演兩岸政治緊張防護墊

過去海基會給人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從事台生、台商服務工作,以及文書驗證業務等等。鄭文燦這位民進黨內相當難得的「知中派」正式就位,讓人對於海基會重新「暖開機」充滿了無限的想像空間,甚至是寄予厚望。由於海基會採秘書長制,與兩岸可說是毫無淵源的羅文嘉接任秘書長,儘管事前有觀察並不看好這組「雙文配」,但以鄭文燦柔軟的政治身段以及民主風度,再加上兩人從大學時代開始的交情,相信人事磨合應該不會成為本屆海基會運作的障礙。

目前兩岸關係令人最為擔憂之處,莫過於官方之間來自於政治對抗的「互不接觸」,在缺乏溝通管道的情況底下,就怕小事變大事,大事變衝突。此時此刻,海基會或許能夠扮演起防護墊的角色,吸收、減緩地緣政治緊張之下對台灣帶來的衝擊波。

<cite>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演說的「互不隸屬」論,令兩岸關係動蕩不安,海基會能否成為吸收政治衝擊波的防護墊?(資料照,顏麟宇攝)</cite>
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演說的「互不隸屬」論,令兩岸關係動蕩不安,海基會能否成為吸收政治衝擊波的防護墊?(資料照,顏麟宇攝)

海基會《組織章程》明訂,該會由陸委會做為主管機關,專責「協調處理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往來有關事務,並謀保障兩岸人民權益為宗旨」。文字看似平淡無奇、稀鬆平常,但就像老話所說「事在人為」,鄭文燦這位在桃園市長任內即積累龐大台商人脈,甚至能與對岸涉台人士「說得上話」的民進黨人,完全有「激活」宛若一灘死水的兩岸關係的可能性。

什麼是「兩岸人民權益」?放在大國博弈與兩岸角力壓力爆表的當下來看,如何透過交流維持和平,就是兩岸人民最大的權益。檯面上,兩岸政治關係草木皆兵;檯面下,兩岸社會關係早已難分難捨,工作、求學、婚姻、產業等緊密相連,台海不再是屏障,而是一座橋梁。在此背景下,民進黨政府不能只做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棋子,還應該體會到兩岸關係需要想辦法敲門開窗,才是台灣人民得以安身立命之道。

兩岸關係難樂觀,暖開機還值得期待

當年海基會的成立,就是做為政府的「白手套」,方便彼此溝通有無,本身就是兩岸中華民族智慧下的產物。如今海基會不妨超脫過去的路徑依賴,自許為政治沙漠裡的一塊綠洲,華麗轉身為民進黨政府死板兩岸政策下的一道潤滑劑,開展出有利於民間日常生活往來的第二軌平台,「煞車皮」就留給「務實台獨工作者」去當即可。

以鄭文燦在民進黨內的地位與分量,還有他與中國大陸之間結下的「善緣」,海基會完全可以成為其蓄積能量、展現才能的揮灑舞台與空間。日前大陸藝人胡歌「突襲」式旋風訪台,許多人直呼「不可思議」,《風傳媒》獨家報導背後看到了鄭文燦穿針引線的身影,鄭文燦卸任行政院副院長前的「起身砲」確實不同凡響。

<cite>大陸演員胡歌6月12日在台北出席「對話青年」講座,傳聞背後乃鄭文燦穿針引線。(資料照,柯承惠攝)</cite>
大陸演員胡歌6月12日在台北出席「對話青年」講座,傳聞背後乃鄭文燦穿針引線。(資料照,柯承惠攝)

前董事長李大維在卸任致詞中自豪提到,海基會去(2023)年經手的兩岸文書驗證創下10年新高。但平心而論,文書驗證不過只是海基會功能的「基本配備」而已,如果把鄭文燦放在這個位置上「驗證文書」,難道不是大材小用嗎?

兩岸關係在中美結構性矛盾,以及民進黨政府執著的意識形態治理手法之下,基本上很難讓人樂觀得起來。「春暖花開」這句成語,說白了也是台灣人們在無奈與無力之下的聊以自慰。但海基會大門再度門庭若市,成為鎂光燈的焦點,相信鄭文燦也絕不會以「文書驗證」為滿足。兩岸關係當然難以在此際強制重開機,但不會對系統造成損害的「暖開機」,多少還是值得令人期待。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