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科技戰中輝達與台積電的美麗與哀愁

上周半導體界有2件受矚目的事:台積電日本熊本廠落成、輝達(Nvidia)公布「亮瞎」外界眼睛的財報。這2事、2家企業都是在中美科技戰中「掛頭牌」的半導體企業,科技戰對其影響正負都有、美麗與哀愁並見。

當美國在2018年發動對中國的科技戰後,台灣的台積電可說就處於風頭浪尖上;除了因美國禁止出口尖端晶片而交迫與原先的大客戶中國華為分道揚鑣外,更大也更深遠的影響是:當各強權因科技戰視掌握晶片生產為重大國安議題時,掌握全球9成尖端晶片生產的台積電,就成為各方爭相爭取的對象,原先擴廠多以國內為主的台積電,也不得不跨足到美、歐(德)、日投資設廠,幾天前落成的日本熊本廠就是這波因應「地緣政治」因素的投資。

至於輝達這家過去以繪圖晶片聞名的半導體廠商,則是在近2年多成為全球最夯的當紅炸子雞,原因是AI的火熱與大放異彩,而輝達的晶片則已從繪圖晶片搖身成為AI晶片。任何企業、國家要提升AI實力─即所謂的「訓練AI」,都離不開輝達晶片,那些大規模投入AI的科技大廠如美國谷歌、臉書,購買輝達AI晶片動輒以數萬片計。

因此,上週看到輝達公布的季財報,營收增加近3倍、淨利增加近5倍、市值破2兆美元超越谷歌母公司居全球第4,閃亮無比,專業的財經外媒從華爾街日報到經濟學人都大篇幅報導輝達。

不過,這2家也都受到中美科技戰的影響─既有受惠又有受害、長短期影響亦不同且難測。

台積電因科技戰丟掉華為這個大客戶、未來如要在中國再擴廠發展或提升製程技術,都會受限制,同時「被迫」、也受邀到美歐日投資設廠,台積電成為全球最熱門、各國爭相爭取的企業,營收、獲利當然亮麗成長、股價節節高昇,市值超趕英特爾、三星等進入全球前10大。而原本多少有點「半推半就」的海外投資,在地緣政治競爭更形激烈甚至惡化後,也成了必要的投資風險分散。

輝達則因科技戰讓其對中國的出口受限,短期而言並無負面影響,因為一般出口受限直接衝擊業績,但AI的火熱完全化解此衝擊,輝達的晶片還是供不應求,業績還是以數倍成長。依照全球首富、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玩笑說法:「現在GPU比毒品難買多了」。

但中長期影響則難說,有句老話說:需求為發明之母;同樣的是:需求也是生產與市場之母。中國既然無法取得輝達的高階AI晶片,就只能努力讓高階AI晶片也能「國產化」,對中國廠商而言,輝達高階AI晶片不能進口,也是為他們空出一片市場,近來不少人提到的華為AI晶片就是一例,這種情況與美國對半導體設備出口中國設限,結果就是讓中國國產設備得到成長機會類似,至於最後能否迎頭趕上歐美則是另外一回事。

輝達CEO黃仁勳多次表示反對出口限制,著眼點不僅止於對公司營收的影響,更擔心長期而言會培養出對手。輝達日前提交美國證交會的資料首次把華為列為競爭對手,而幾年前,華為還是輝達親密的戰友。

中美競爭會持續多年,因此以半導體、AI為核心的科技戰也會鏖戰不休下去,分別身居半導體製造與AI晶片龍頭的台積電與輝達,也註定要繼續身處科技戰中的前沿,而且要面對許多要把他們「拉下神壇」的勢力。

如META(臉書)、谷歌、亞馬遜、微軟等許多過去用輝達晶片的大科技廠,都傳出要「自製」(設計)AI晶片的消息。半導體製造方面則是很一致的要「去台化」,不再讓尖端晶片生產集中在台灣,同時歐美都希望能扶植自己的製造廠商,但因台積電仍難以替代,因此就先拉著台積電一起幹活。

日前傳出ChatGPT開發商OpenAI執行長奧特曼正在全球募資7兆美元(約220兆元台幣),目的是「重塑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希望未來幾年內建造數十座晶片廠,而且要由台積電建廠和營運和運作。至於建廠國家,首選是美國,美國成為晶片製造首選地點是非常「值得玩味」,顯然美國是官民一體、一心要在半導體製造上「去台化」。台灣在半導體上押上的籌碼越來越多,而外界「去台化」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台灣是該警惕及注意其發展。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