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美國後院失火,台灣嚴重燒傷

就在副總統賴清德訪問台灣在南美洲唯一友邦巴拉圭之後,台灣在拉丁美洲立即面臨新的外交挫敗──被迫退出參與24年的中美洲議會(PARLACEN)。台灣13個邦交國中有7個位於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區(也就是廣義的拉美地區),退出中美洲議會是否會引發一波外交潰敗的骨牌效應?

中美洲議會是由中美洲六國(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及多明尼加)的議會代表組識,隷屬中美洲統合體(SICA)下,SICA目的在解決中美洲成員間的歧異、促進區域統合。台灣同時是中美洲議會和SICA的觀察員。

台灣會退出中美洲議會其實並不意外,這次「排台納中」案是尼加拉瓜在6月就提出的,而在今年3月,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後,台灣在中美洲只賸下瓜地馬拉一個友邦。雖然瓜地馬拉現任總統賈麥岱(Alejandro Eduardo Giammattei)堅定挺台,今年3月總統蔡英文到訪時他還說,如果中華民國台灣在拉美只剩下一個邦交國,「那一定是瓜地馬拉!」 但畢竟孤掌難鳴,更何況賈麥岱任期到明年結束,接任者會不會繼續挺台灣還是問號。

為何台灣近六年在中美洲被連下數城?

<cite>副總統賴清德(右)才剛出訪南美巴拉圭,祝賀貝尼亞(左)當選總統,不久台灣在中美外交又受打擊。(總統府提供)</cite>
副總統賴清德(右)才剛出訪南美巴拉圭,祝賀貝尼亞(左)當選總統,不久台灣在中美外交又受打擊。(總統府提供)

其實台灣在中美洲有輝煌歷史。直到近幾年中國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之前,約半個世紀的期間在中美洲影響力最大的亞洲國家不是日本而是台灣。2007年哥斯達黎加先捨台灣而去,之後台灣在中美洲外交處境平穩渡過近十年,但從2017年開始,巴拿馬、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到宏都拉斯、迅速接連與北京建交,如今只賸下瓜地馬拉。

國內一些輿論以及在野黨人認為,從2008年到2016年台灣與中美洲邦交安穩了十年,就是因為馬英九執政、兩岸「外交休兵」的成果,這說明台灣要「先有兩岸才有外交」。固然,外交休兵是北京向馬政府釋出的善意,但之後台灣在中美洲外交一連串挫敗不能只歸因於習近平要藉此修理蔡英文、孤立台灣,也要放在習近平「大國崛起民族復興夢」,以及美中競逐的大架構下來解讀,才能整體觀照。

過去中國在拉美地區著力較深的是南洲,尤其是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大國。但從習近平倡議一帶一路後,中美洲地峽就成了中國急欲攻佔的戰略高地──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更成了中國造就美洲一帶一路的軸心。2017年與中國建交後,巴拿馬就成為拉丁美洲第一個加入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的國家。隔年習近平訪問巴拿馬時更大灑幣,簽署19項貿易、觀光、教育、基礎建設等協議,包括不需償還的發展建設援助。當時中國已經是巴拿馬第二大貿易夥伴、巴拿馬運河第二大用戶地位,中國也在巴拿馬投資建設了超過20個大型基建,包括橋樑、鐵路和電力設施等。繼巴拿馬之後,薩爾瓦多、哥斯達黎加這兩個中美洲國家也加入了一帶一路。

<cite>巴拿馬是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的拉美國家。2018年習近平訪問巴拿馬時大灑幣,簽署19項貿易、觀光、教育、基礎建設等協議,包括不需償還的發展建設援助。(AP)</cite>
巴拿馬是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的拉美國家。2018年習近平訪問巴拿馬時大灑幣,簽署19項貿易、觀光、教育、基礎建設等協議,包括不需償還的發展建設援助。(AP)

北京比華府更多「另類包容」

近兩年中國在拉美勢力進一步擴張也拜新冠疫情之賜,一方面疫情高峰各國苦缺疫苗時,中國提供國產疫苗給拉美各國──親台的瓜地馬拉總統賈麥岱就很自豪地說,當時他拒絕了中國疫苗。另一方面當疫情進入尾聲,各國也想藉中國之助儘快恢復經濟活力。拉美許多國家債務高築、又面臨高通膨,要借錢不容易;而中國對貸款的審查卻相對寬鬆。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哥斯達黎加籍教授索利斯(Luis G. Solis)說,當中美洲國家迫切地從疫情中恢復的同時,也渴望有一個比美國更「更包容」的替代夥伴,這種需求讓中美洲國家更容易投入北京的擁抱。

「更包容」其實指的是北京強調「互不干涉內政」,也就是不會去管各國執政者是否貪腐、獨裁、違反人權,都給予「另類包容」、不拒絕經援合作。其實台灣過去半個多世紀得以在中美洲發揮影響力,也正是因為冷戰時代蔣氏威權政府與當地統治者氣息相投;過去冷戰時期,老大哥美國也不在意入夥的小老弟是民主亦或獨裁(有時候左翼執政的民主國家反而更討人厭);但冷戰結束後美國態度轉變了,對委瑞內拉、尼加拉瓜違反人權、貪腐的威權政府、官員進行制裁。如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更高舉民主價值的大旗以號召各國結盟,共同對抗俄、中的專制國家。

前述哥斯達加學者索利斯,他在2014年到18年間擔任哥斯達黎加總統,他說自己當年會加強和中國關係主要基於三個原因:一、進一步發展道路,港口和橋樑等公共基礎設施;二、利用兩國自由貿易協定分散出口市場;三、鞏固前幾屆政府已建立的電信平臺。這三個理由大概也是拉美國共同願望,而最後一點更是中國在拉美擴展勢力的一大利器。

資通訊(ICT)技術已成為中國挑戰美國在拉美地區影響力的主要產業領域。華為等中國企業在這個地區大量投資4G、5G網絡,例如,在巴西,華為ICT學院自2013年以來已和90多所大學和教育機構合作,培養了約36,000名學生。這讓中國進一步擴大在雲端計算、數位轉型以及人工智慧領域的影響力。美國也愈來愈關注中國公司對用戶數據的處理,擔心受到中國政府控制的可能性。索利斯也說,在他任期即將結束時,美國曾向哥斯達黎加表達反對哥國港口安裝中國捐贈的掃描器材。

川普錯誤決策惹火拉美

<cite>川普要提名克拉佛-卡羅內(Mauricio Claver-Carone)擔任IDB主席惹怒拉美各國。(取自IDB網站)</cite>
川普要提名克拉佛-卡羅內(Mauricio Claver-Carone)擔任IDB主席惹怒拉美各國。(取自IDB網站)

拉美是美國後院,但在中國近年強勢競爭下,美國的影響力也在退縮。例如,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於去年2月舉行的駐宏都拉斯大使任命聽證中,候任大使表示將協助維持台灣和宏都拉斯的關係;今年3月宏都拉斯總統卡蕬楚(Xiomara Castro)於社群網站預告將與中國建交,拜登的好友、特別顧問陶德(Christopher J. Dodd,2021年曾代表拜登訪台),代表美國前往巴拿馬參加美洲開發銀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 IDB)年會後,特別赴宏都拉斯關切與中國建效問題,但最後還是無功而返,稱美國只能「尊重宏都拉斯政府決定」。

美國對拉美影響力下降,部分源於自己的錯誤決策,前文提及的IDB理事長提名就是一例。成立於1959年的IDB目的在對拉美國家政府與民間提供貸款及技術援助,總部設於美國華盛頓,有48個會員國,台灣也在1991年起成為IDB觀察員。這是美國主導的組織,但是2020年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硬是要推舉白宮國安會資深官員克拉佛-卡羅內(Mauricio Claver-Carone)參選理事會主席,克拉佛-卡羅內是個對委內瑞拉和古巴的立場強硬的鷹派,這項提名引起阿根廷、智利等國不滿,揚言抵制投票。後來克拉佛-卡羅內雖驚險過關、當上任期五年的主席,但2022年被以在之前在國安會任內與女下屬有染、並為她加薪為由,遭理事會投票罷免。

<cite>美國前南方司令部司令法勒擔心中國利用控制巴拿馬深水港做為全球軍事部署的軸心之一。(U.S. Navy)</cite>
美國前南方司令部司令法勒擔心中國利用控制巴拿馬深水港做為全球軍事部署的軸心之一。(U.S. Navy)

當然,美國也不可能坐視中國在美國後院勢力坐大,尤其是擔心中國藉由投資經營港口等基礎設施,兼做軍事用途,尤其是薩爾瓦多和巴拿馬鄰近美國、又是中國大力投資的地區。美國前南方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法勒(Craig Faller)尤其擔心中國利用控制巴拿馬深水港做為全球軍事部署的軸心之一;2021年他在國會作證稱:「來自中國的威脅已逼近美國邊境,嚴重影響國家安全。」2019年美國也阻止薩爾瓦多出售小島給中國公司建造深水港,但中國方面對這個計畫仍未死心。

台灣被排除在中美洲議會之後,的確要擔心是否會有骨牌效應,例如和中美洲議會同屬中美洲統合體(SICA)之下的中美洲銀行(CAB)的觀察員身份,以及IDB觀察員身分都可能面臨挑戰。在美中爭霸的大格局下,美中台已是三邊賽局,賽局更複雜,兩岸雙邊「外交休兵」可能性也更低了。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