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賴政府是否推勞保年改,答案已見分曉

520政權交接前,外界還在揣測賴政府將推勞保年金改革,現在,答案出來了:不會推動勞保年改,老話一句:撥補也是改革。專業上或有爭議,政治上則是「正確無疑」。

蔡政府從2016年上台後開始推動軍公教年改,完成後原本說要推勞保年改,冉冉多年過去,勞保年改原地踏步、毫無進展,勞保基金財務日益困窘、破產時間近在咫尺,政府近年是年年撥補數百億元。官方說詞也從斬釘截鐵推年改、轉為要「建立共識再推」、再到「撥補也是一種改革」,迴避推年改的態度非常明顯。

到今年大選後,官方的說詞才出現一點變化,當時的勞動部長許銘春受訪時說,勞保基金潛藏債務11兆多,精算報告在2028年會破產,政府撥補只是第一步,並非長久之計,「勞保勢必還是要改革」,至於改革方式是否比照軍公年改方式,她說「每個時空有不同想法,至少三黨要坐下來好好談」。在氛圍上,顯然已從原先絕口不再提年改,「位移」到「還是要改革」。

不過,新任勞動部長何佩珊上周在立法院備詢時,針對勞保基金2028年會破產、是否該推動勞保年改時表示:「財務撥補就是一種改革」。這句話算是「一槌定江山」,回到蔡政府後來不推動勞保年改的說詞與立場。數日後「再補一刀」:我不是來砍給付的。如果後續沒有出現新的變數,賴政府4年任期應該就不會啟動勞保年改了。

以撥補取代(或視為)年金改革、作為挽救勞保基金財務危機的方式,專業上有爭議;何佩珊說了此話之後,就有專家學者批評說:「這算是什麼改革?」,如果撥補可稱為改革,軍公教年改撥補額度遠低於勞保,不是也可以「以撥補作為改革」?顯然「撥補就是改革」是不被專家接受與認同。

先談勞保基金財務問題,這是一個如果不作任何改變情況下,財務必然日益惡化、註定要走上破產一途的基金。從2017年以來已連續7出出現赤字,給付金額高於保費收入。以去年為例,保費收入為4,761億元,給付金額5,207億元,赤字446億元,是7年來次高。

最關鍵的是:這種情況只會惡化、不能改善。台灣勞動市場正進入戰後嬰兒潮那一代的退休高峰期,例如2022年勞工退休人數高達10.4萬人,已經是近15年新高;主計總處預估台灣要迎來史上最大的退休潮;依照內政部的一份預測,未來10年約有378萬人將陸續退休,但新增工作年齡人口僅181萬多人。這是現實人口結構的結果,基本上毫無改變的可能。

用勞保基金的角度看,這代表的就是:未來10年領取給付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因為大部份人都選擇領取年金,累積的給付會增加得越來越快;但繳交保費的人則增加得慢、甚至總人數是減少的,因此保費收入追不上給付的增加。因此給付多過保費收入再難避免,且缺口會越來越大。

這也是為什麼精算之後,總會給出一個勞保基金破產時間,這個時間點可能隨著基金收益變化等因素改變,但破產的結果則是必然出現,現在「預定」的破產時間是2028年。這也是專家認為勞保年改非作不可、迫在眉睫的原因。

不過,賴政府「撥補就是改革」、不推勞保年改的作法,在政治上絕對是正確無誤。既然要推年改的原因與壓力,來自基金財務惡化、有破產危機,因此改革必然不脫:要嘛延後或降低給付以減少支出,要嘛提高保費來增加收入;無論如何的千改萬改、千變萬化,最終必然不脫這2大主軸,看國外曾作作過的年金改革就可了解。

不必懷疑,無論那項都不會受歡迎、引發反彈難免,在政治上失分多於得分。賴政府不論想或不想,都沒有政治能量推動。如果賴政府啟動勞保年改,基本上就要得罪千萬勞工(現在勞保投保人數約1040萬人),外加約170萬退休勞工(領取年金中的人數),更重要的是:改革100%失敗,因為民進黨已經非立法院多數黨,涉及的修法在野黨以維護勞工權益之由當然反對、必然阻擋。

如果民進黨還是多數黨,硬著頭皮通過勞保年改,猶可贏得改革、政治家眼光之譽;但朝小野大硬要推,最終,就是推動改革的賴政府成為裡外不是人的豬頭:在野收割捍衛勞工之果實與光環,執政黨得罪千萬勞工之外,事情也辦不成,擺明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只要賴政府想清楚、不作「蠢事」,部長又說她不是來砍給付的,而年改不可能不砍給付,因此勞保年金改革應該是就此打住了。

某個角度而言,撥補也不是全然沒道理。以各保險的納保人數比率來看,勞保算是占有超過半壁江山、比率有65%上下,其次是國民保險的2成出頭,農保在8%左右,軍公教保更少、約在5-6%左右。撥補代表的是拿納稅人的錢去補充基金,既然勞保覆蓋率最高、加上家屬則可到7-8成的人口,撥補未必就無正當性。

當然,最務實又現實的是:既然年改無路、又無任何人敢讓勞保基金破產,更且政府財務堪稱「寬裕」(想想蔡政府讓全民貢獻給台電的那四、五千億元,還有這幾年暴增的各種補貼吧),撥補、撥補再撥補,就成為不二、且是最佳選擇了,大家或可暫且忘了年改這件事吧。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