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賴清德的兩岸關係─破罐子破摔?

賴清德果然是賴清德,不出人意外的,他發表了一篇堪謂歷任民選總統在兩岸關係上,措詞最「強硬」的就職講稿,既符合他「務實台獨工作者」的人設,也符合他槓子頭的政治性格;出人意外的,四個月的準備期,沒人讓他體會「中華民國總統」與「台獨工作者」的差別,這份講稿却也讓他成了兩岸關係上,不必有太高期待的新總統。

恢復兩岸觀光與陸生來台,一張不確定的支票

毫無意外的,北京如行禮如儀由外交部、國台辦先後發表「嚴正立場」,批評賴清德「倚外謀獨、倚美謀獨」,「台獨是死路一條」,比較特別的,人在哈薩克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議的王毅,就賴清德講稿重申「一個中國原則是維護台海和平的定海神針」,「他們每興風作浪一次,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的共識就鞏固一分,對中方立場的理解支持就增進一分。」對比賴清德國宴講話,感謝出席他就職典禮貴賓對台灣的支持,幾乎可以確定,賴清德就職講話呼籲北京與「台灣合法選舉的政府平等對話」必然落空。

比較好的是,過去一向隔空與國台辦對駡的陸委會,倒是不溫不火表明賴清德已經釋放「最大善意」,包括「兩岸可先從恢復觀光旅遊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陸委會將研議後續作為,推動穩健有序、互惠互利的雙邊往來…,但是,這「兩大政策」能否落實?還要看「政府密切觀察台海局勢發展」而定,我方可以主動開放,但對岸是否肯開放團客與陸生,仍在未定之天,前者(團客)簡單,後者(陸生)相對不容易,畢竟兩岸氣氛不改善,對岸未必希望他們的年輕學子來台學習「喧鬧的民主」,更不願意年輕人到了台灣受到敵意對待。

值得扣問的是,第一,陸委會或賴清德本人認為已經釋放「最大善意」的就職講話,為何會被視為「強硬」甚至挑釁?第二,這份講稿是否出於美國拍板默許?

賴清德拆解了歷任總統就職講話的兩岸連結元素

賴清德講話,拆解了過去三十多年來,民選總統就職講話中,所有兩岸連結的必要元素,兩位國民黨總統:一九九六年李登輝談的是「中華民族」,「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採行「台獨路線」,強調的是「台灣人實現了中國人的夢想(民主)」,追求的是「國家統一的歷史大業」;二00八年馬英九談的是「不統不獨不武」,但標舉「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基礎下,恢復兩岸協商」;

兩位民進黨總統:二000年陳水扁談的是兩岸人民相同的血脈、文化和歷史背景…,可以共同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他並保證恪遵憲法,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他在任期內「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四不一沒有).雖然,他在第二任就廢了國統會;二0一六年蔡英文就職談的是「維持現狀」,尊重「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達成若干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

賴清德的講稿,沒有中華民族、更沒有統一大業;沒有「一中各表」,遑論「九二年的歷史事實」,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都一併蒸發;他談了中華民國憲法,不過,不是他處理兩岸關係的準據,而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依據,「每個人、任何政黨都要反併吞、護主權」,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都是我們國家的名稱」,他不但切斷了兩岸的連結元素,還「三合一」地把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融治於一爐─不必台獨的台獨;比二0二一年蔡英文的雙十(國慶)講話更推進一步。

摘掉兩岸關係「特殊的」帽子,兩岸善意難存

「治權互不否認,主權互不承認」是馬英九的兩岸論述,其實也是李登輝「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核心概念,賴清德口中「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則是直接代入「兩國論」,把「特殊的」帽子給摘了,蔡英文談兩岸關係必稱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因為兩者都有「國家統一前」的帽子,少了這頂帽子,就是兩岸「大屋頂」沒了;賴清德怎麼會認為這是對北京釋放的善意?

歷任民選總統不分統獨立場、藍綠黨籍,都維持兩岸這頂不能摘的帽子,因為兩岸關係是國家領導人面對政務的重中之重,偏偏賴清德不信邪,但即使他不講,憲與法都還在,這頂帽子在國家體制與法制下,依舊存在,他硬要摘,只能說他不認為兩岸關係是急務,或者他認為戴了帽子對岸也不信他,與其像蔡英文戴了帽子還落得一句「未答完的試卷」,不如不戴,果然,國台辦或中國外交部的聲明,也沒指望他還能有什麼說法。

只是,賴清德雲淡風清的三十分鐘,台灣就得面對四年不平靜,所幸兩岸關係冷凝已非一朝一夕,中共軍機軍艦環伺台海、逼近中線早成常態,再斷幾個邦交國也在預期,未做足戰爭準備的台灣,連戰爭焦慮都逐漸麻痺,這才是賴清德拿兩岸關係破罐子破摔,帶給台灣的最大危機。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