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賴總統主導全民防衛,「黑熊」轉型國家隊的懸念

賴清德總統上任滿月,6月19日舉行記者會,宣布在總統府下設「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和「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等3個任務編組委員會。有看法認為,這是賴總統「做自己」的第一步,將從二線走上一線,主導台灣發展方向。

「投降主義」與「第五縱隊」標籤,從內部找敵人?

其實設立任務編組委員會,並非賴清德總統首創,從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時期都有類似做法,體現出來時任執政者的理念重心。賴總統上任一個月,即積極展現治國雄心,且加以落實,當然對台灣來說是好事一樁。

不過,3大委員會之一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卻讓人聽來毛毛的,總覺得怪怪的。畢竟俄烏戰爭爆發之後,不少有心人士致力於效法烏克蘭「全民皆兵」,希望台灣能夠走向「烏克蘭模式」。

也因為如此,社會上慢慢萌芽的「反戰」、「避戰」、「和平」之聲,便被貼上了「失敗主義」與「投降主義」的標籤。尤有甚者,竟想實現「鍵盤戰士」的「吊路燈」奇想,宣稱一旦台海開戰,槍口要先對內「清洗」,把和平反戰主張者全部抓來「吊路燈」。

<cite>總統賴清德6月16日出席陸軍官校舉辦「黃埔建校100週年校慶活動」,致詞時強調不能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顏麟宇攝)</cite>
總統賴清德6月16日出席陸軍官校舉辦「黃埔建校100週年校慶活動」,致詞時強調不能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顏麟宇攝)

沒想到這類網路激進側翼的話語,近來逐漸蔓延到民進黨政府的口中。賴清德總統6月16日赴高雄鳳山主持黃埔建校100週年校慶活動,在致詞中就把接受「首戰即終戰」者,定義為敵我不分、敵友不分的「投降主義」。而位居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的「認知戰」專家沈伯洋,則放出了「第五縱隊」高風險群的風向,表示需要對其加以控管。

賴總統和沈伯洋同聲相應的倡議,讓人感到相當不安與不妙。當一個正常社會開始從內部找敵人,互相監視、檢舉、貼標籤的時候,正是社會走向更嚴重撕裂與對立的開始。

「戰爭並不是不可避免」,「避戰」豈是投降主義?

既然要談「投降主義」,不知道賴總統最近有沒有空,聽聽提出「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理論的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的最新講法?今(2024)年3月他與全球化智庫(CCG)合作,出版了新書《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中英文版,艾利森在新書發表會上強調,「戰爭並不是不可避免的,說戰爭不可避免是宿命論和失敗主義的」。

「戰爭並不是不可避免的」,把艾利森這句話放到台灣的處境來看,之所以會有馬英九前總統等人提出「首戰即終戰」的警惕,既非宿命論,亦非失敗主義,更非投降主義,而是呼籲台灣民眾與政治人物應該要有「避戰」的覺悟。「避戰」也是賴總統的主張,他曾稱「空口白話不是真和平,備戰才能避戰」,問題是,無論是「投降主義」或「第五縱隊」的「紅帽子」,怎麼都令人聞到了傾向戰爭的味道?

<cite>有「修昔底德陷阱之父」稱謂的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認為「戰爭並不是不可避免的,說戰爭不可避免是宿命論和失敗主義的」。(取自哈佛大學網站)</cite>
有「修昔底德陷阱之父」稱謂的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認為「戰爭並不是不可避免的,說戰爭不可避免是宿命論和失敗主義的」。(取自哈佛大學網站)

打開「黑熊學院」的官網,開宗明義闡述了其宗旨,在於「建立四大民防課程領域,提升台灣社會面對戰爭與災害的韌性,培養自我保護、守護他人的能力,起造自己的護國神山。」而賴總統力主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他說是要「擴大民力的訓練與運用」,「展現強大的自我保護韌性,來嚇阻區域中破壞和平穩定的野心」。兩者之間,很難說沒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全民防衛」情有獨鍾,悄然走向「全民皆兵」?

事實上,「全民防衛」的概念,從蔡英文總統時期便已在推動。比如「108課綱」強化了「全民國防教育」課程,又如2022年元旦正式成立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並將「後備指揮部」改隸「全民防衛動員署」,以期達成「後備動員合一」目標。2023年還傳出教育部有意在「全民防衛動員資訊整合系統」建置學校青年服勤資料,結果社會爭議聲浪太大,最終只能喊停。

顯然賴總統對「全民防衛」情有獨鍾、執念頗深,或者是想要完成蔡前總統的「未竟之業」,接任黨主席後規劃不分區立委名單,即將沈伯洋列為該黨男子組第一名,跌破眾人眼鏡。如今先以痛批「投降主義」吹響集結號,隨後馬上宣布在總統府設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難道在前國防部長邱國正眼中就像「漆彈社團」的黑熊學院,在賴總統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神聖地位?

<cite>前國防部長邱國正曾表示,自己是把「黑熊學院」當成一個社團,一群有興趣的人到野外打漆彈。(資料照,顏麟宇攝)</cite>
前國防部長邱國正曾表示,自己是把「黑熊學院」當成一個社團,一群有興趣的人到野外打漆彈。(資料照,顏麟宇攝)

至於「韌性」的概念,蔡英文前總統2022年便曾以「堅韌之島‧韌性國家」為題發表國慶演說,賴總統的「4大韌性」之說,也是「蔡規賴隨」所延續下來的。可是,蔡賴兩位總統,把「韌性」與國家安全、意識形態掛鉤起來,目的莫過於在軍事防衛上強化不分男女、不分年紀一般民眾的角色,雖無「全民皆兵」之名,卻有「全民皆兵」之意。

「黑熊」轉型國家隊?台灣也要最後戰到一兵一卒?

要說國家的「韌性」,這也非台灣的民進黨籍總統之創見。法國在歐洲堅持戰略自主,拒絕依附美國的支持,希望歐洲成為中外之外的「第三極」;東南亞國家多數同意維持戰略自主,同時審慎積極經營兩大強權的關係,這些也都是「韌性」的應有之義。

2022年4月14日《美國保守月刊》(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曾刊文,指美國會支持烏克蘭與俄羅斯奮戰到最後一名烏克蘭士兵。台灣以自身之體量與位置,「韌性」應該表現在做為和平避戰的先驅,不選邊亦不求戰,維持戰略中立與平衡,方為我安身立命之道。

在「投降主義」與「第五縱隊」兩大標籤式的前提下,賴清德總統親上火線籌設「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是否意味著有意將「黑熊」轉型為「國家隊」?「全民防衛」其實為的是要「戰到最後一兵一卒」?這是在追求台灣安全保障的同時,總統需要向大眾講清楚說明白的攸關生死重大問題!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