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馬英九戴著鋼盔往前衝,賴清德「安全內閣」不安全

前總統馬英九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他第二次訪陸畫下圓滿的句點,儘管此行先有前國防大學政戰學院院長余宗基批評他是「有用的白痴」,後有外交部聲明指責中國企圖透過馬習會,以「九二共識」消滅我國主權,馬英九傳遞的兩岸和平訊息,特別值得敬重,雖然他的努力如此寂寞,作用可能微乎其微。

馬英九的真情,正是他的寂寞

就在馬習會晤前四個小時,準總統賴清德公布新政府內閣三長,這個被視為「打安全牌」的內閣,能否帶給台灣「安全」,猶在未定之天,所有人依舊關注五二0就職,賴清德對兩岸關係與走向,會釋放出何種訊息?就像對他的新內閣保守拘泥難寄予厚望,賴政府能否打破兩岸僵局,能否正視兩岸和平的民意心聲,還是不能抱持太高期待。

馬英九對兩岸關係當然有他的想像,有人譏笑他從黃花崗、孫文故居、祭黃帝陵、到七七蘆溝橋,走到哪都哽咽,這是馬英九的「真情」也正是他的寂寞,他在會見習近平時,脫中說出「中華民國(中華民族)百年屈辱」,也完整敘述「一九九二年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是口誤却也是實情,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正是中華民國建國以來的寫照,更難堪的是,彼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崛起的此刻,面對的是全球反中風潮,而此岸的中華民國在外國際空間遭到壓縮,在內還有面臨自己人抹殺的危機。

北京高規格接待馬英九,會面場所不在台灣政黨領袖慣常的「福建廳」或「台灣廳」,而在習近平接見外國元首的「東大廳」,某種程度正是以對等的外國元首身份對待卸任的國家領導人馬英九,短短五分鐘講話連「統一」二字都沒出現,而是反覆以「兩岸血濃於水」的溫情訴求,唯一具「政治性」的用語,就是「堅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下,深化兩岸交流」,對民進黨而言,愈是溫情愈是刺耳,因為在他們的定義裡,溫情就是「統戰」,而「九二共識」更是民進黨拒絕的關鍵詞。這也是為什麼外交部會發出否定馬習會的聲明。

抹殺九二共識的「成果」是邦交斷九國

「九二共識」是馬英九執政八年穩定兩岸關係,甚至打開台灣國際空間的金鑰;外交部譴責九二共識消滅我國主權,却無視過去八年,抹去九二共識的結果是邦交斷了九國,而非邦交的國際組織參與幾乎交了白卷,唯一可以自豪的是「國際友人絡驛於途」,付出的代價則是鉅額公關遊說費用,乃至把台灣愈推向風口浪尖的戰爭焦慮。

<cite>2024年4月10日,我國前總統馬英九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進行馬習二會。(AP)</cite>
2024年4月10日,我國前總統馬英九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進行馬習二會。(AP)

並不反對兩岸交流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同樣對「九二共識」抱持否定態度,就在馬英九出訪前,他還表示,「不能說只有九二共識才是兩岸不打仗的方法,總要想出方法。」柯文哲說得對,但「方法」是什麼?馬英九以訪問中國大陸的實際行動,展現他的方法,卸下台北市長的柯文哲,沒有雙城論壇的舞台,還有多大膽氣對兩岸交流付諸行動,却不無疑問。

民進黨堅持主權,維護民主自由的立場沒有錯,錯在把追求兩岸和平交流的自己人打成「敵人」,「在內部找敵人」就是民進黨過去八年「鞏固政權」的不二法門,從退休將領到陸配團體,甚至里長都成了箭靶,口誅筆伐不夠還直接移送法辦,但多數案件都獲判無罪,這對自許人權立國的民進黨,不啻是最大諷刺,而台灣社會却因此撕裂得更嚴重。

賴清德的橄欖枝應該先遞給馬英九

馬英九訪陸期間,在大雁塔碰到來自高雄的遊客興奮大喊「總統好」,正說明不論民進黨承不承認九二共識,都阻絕不了兩岸交流,而兩岸交流不會消滅我們的主權,即使北京以「馬先生」稱號馬英九,在台灣人的心目中,馬英九就是(前)總統,而兩岸交流的最大意義正是彰顯台灣生活方式與民主制度的存在價值,台灣永遠可以成為對岸足可借鏡的對照組─除非戰爭才會破壞這一切的平衡。

習近平說,「我們應該以行動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認為,習近平向台灣傳達的訊息是「不支持台灣就能持續對話」,向美國總統拜登傳遞的訊息是:「別擔心台海。」但何嘗不是「外國勢力別插手」?這或許也是民進黨的憂慮,套用柯文哲的話,兩岸不打仗(或打仗)不能只靠美國,台灣總要想出兩岸「維持現狀」,長保和平的方法,蔡英文的治國雷達裡,沒有兩岸關係,甚至在賴清德當選後,一句話就取消了選前撤銷的觀光旅遊「禁團令」,讓本來台獨立場就備受質疑的賴清德處境更艱難。

賴清德的新內閣「安全牌」,是黨內平衡的安全牌,是與在野溝通不搞惡鬥的安全牌,但做為國家領導人,賴清德終究不能迴避兩岸穩定、台灣安全的關鍵議題,不否定兩岸交流只是最簡單的一步,賴清德的橄欖枝應該先遞給以實際行動致力兩岸和平的馬英九。

更多風傳媒報導

看更多相關新聞
馬習二會 馬提「一中各表」習強調兩岸同屬中華民族
馬英九微醺回飯店!習近平在釣魚台設宴:歡迎你以後常來
場邊花絮/會見地點東大廳開場前宣布 台灣廳變身休息處
美國國務院回應馬習會 鼓勵持續對話與降低兩岸緊張
馬習二會 紐時:中國設往來條件欲框限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