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G7對俄油價訂上限的挑戰

經過數月討論研商後,G7(7大工業國)對俄羅斯出口原油價格設限的計劃,從上周起正式上路,其前景未知、正負效應更是難測,因為這幾乎是國際上首次祭出此政策,對利益攸關的各方而言,都會是一個挑戰。

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西方國家對俄祭出空前嚴厲的制裁,從經濟制裁到金融懲罰再到產業禁運,都包含在這套制裁「組合拳」中,但最重要的核心思維、或是說主要目標,是要弱化、甚至斷絕俄國繼續侵略的能力。半導體禁運是要讓俄國武器變廢鐵,金融制裁(包括凍結外匯資產、禁止海外募資、踼出SWIFT等),是要截斷俄國的金流、降低俄國繼續作戰的能力─打戰是非常非常燒錢的。

不過,這裡面顯然出現一個大漏洞:俄國出口能源的收入還是源源不絕進入口袋。

俄羅斯是能源出口大國,超過一半的出口、政府財政,都來自能源,換句話說,切斷(或至少減少)俄國出口能源的收入,才能有效弱化其作戰金援。出口能源以天然氣與原油為大宗,歐洲依賴俄天然氣太重,無法驟然切斷歸零,因此歐美就不買俄原油。

但只有歐美不買意義不大,俄國還是可把油賣到其它地方,主要是亞洲、特別是中國與印度2大國,歐美則無可奈何─中美進入「激烈競爭」態勢,中國當然不會應歐美要求拒買俄油,即使號稱同享「民主價值」、同一陣營的印度,也有本國的國家利益考量而大幅增加俄油進口。

這就是最後G7要提出這個「限價措施」的主因。其想法是這樣:既然禁不了其它國家買俄油,那至少訂出一個買俄油的價格上限(當然低於國際價格),藉此減少俄國的收入與戰爭能力;與此同時,在通膨再起、能源價漲時,繼續讓俄油在國際市場上賣,至少不會因俄油退出市場而讓油價再大漲。

G7的如意算盤這樣打,是否能達成待觀察,因此其中牽涉到太多執行面因素與環節。對G7最大的挑戰與難題當然是:如何落實;G7是想藉著保險公司監督落實,因為油輪的保險、融資等幾乎都在歐洲掌握中。

但實務上,在有了G7的限價措施後,買賣油的兩造真實的交易價格,未必就會如實揭露讓保險公司掌握,保險業者同樣未必落實執行。而長期而言,俄國與那些還要要進口俄油的國家,必然會找出與發展出繞過歐洲的方式,因此限價措施可能短期使用,長期則可能失效。

此外,還有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尚屬未知:如果G7掌握到某國以超出限價價格購買,然後呢?G7要制裁它、討伐它、還是要如何懲處它?憑什麼?如果違規者是一個小國、弱國,G7或許能輕易讓其就範,但萬一這個國家是中國、印度─非常之有可能,因為他們已經擺明了不加入限價措施,對這些大國,G7有多少能力、工具去「懲罰」這些違規者?

特別是印度,情況又更複雜了。在地緣政治競爭中,美國視中國為主要對手,要拉著歐洲對付中國,印度也是拉攏對付中國的盟邦之一。如果印度違規,G7能對印度祭出任何懲罰嗎?如果不能對印度作出任何懲罰、制裁,那就沒立場與理由對其它違規國作懲罰,如果對每個違規國都不能懲罰,這個限價規定還有意義嗎?

因此對推動此措施的歐美國家而言,最大的挑戰就是執行面問題,還有其訂價策略的拿捏,訂太高效果差到形同具文,訂太低則大幅提高黑市與規避的誘因,也會降低其可執行率。對俄國而言,現在已明確表達不出售原油給參與限價的國家,但此制的實施可能對原本已需要折價出售的俄油,更形弱勢,如以化解影響、規避制裁、創造收益,是其最大的挑戰。

對市場與學界而言,對俄油限價措施,等於以政治力量、人為的創造出2個不同的原油市場與價格,其成敗與利弊、對利益關係各方的影響,都是值得觀察與研究的課題,這,也算是一項挑戰吧。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