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擬進駐北方三島 環團:政府三思啊

台灣的海域這幾年都有過度捕撈造成漁業資源枯竭的問題,特別是西岸特別嚴重,而北方三島卻因為陸地、海洋串連起來的豐富生物多樣性,使得這裡孕育了台灣三分之二的漁業資源,特別是棉花嶼和花瓶嶼也都已經畫成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但是,現在卻傳出,政府有意在北方三島海域架設離岸風電機,發展海上風電的計畫。現在,學界及環保人士都極力呼籲相關單位三思而後行。

大愛記者 許斐莉:「北方三島是台灣非常重要的一個漁場,它占了台灣漁場三分之二的總量這麼地大,那麼不管是在海洋方面的生態或者是陸地上面的生態,都是非常重要的。」

北方三島當中距離台灣最近的花瓶嶼,迷你到無法登島,卻是海鳥喜愛居住的地方。它周圍的海域,生態究竟如何呢?

林子皓:「游標的標定點177,船長聲納都關了齁。」

中研院生多中心助理研究員 林子皓:「我們的浮球下面呢會垂一台GoPro的水下攝影機,然後兩台水下聲學的錄音機,那我們就是想要聽聽看,這個裡面的環境它的聲音是怎麼樣。」

透過麥克風和擴音器,就可以把水下收到的聲音同步播放出來。

中研院生多中心助理研究員 林子皓:「其實現在水底下有很多槍蝦在不斷在發聲活動,這個是槍蝦的聲音,對對對,很多像是無脊椎動物,或者說甲殼類動物 牠們可能都會發出這樣的聲音。」

船隻圍繞著花瓶嶼航行,停留在四個定點讓研究人員收錄水底的聲音。海底聲景的研究,可以讓傳統的潛水調查方式多了一個參考指標。

中研院生多中心助理研究員 林子皓:「這生態系目前聽起來像是一個滿典型的珊瑚礁生態系或礁的生態系,現在聽起來的這個量,其實槍蝦的聲音是滿多,滿豐富的。」

同樣的情況在棉花嶼附近海域也觀察到了,這顯示,不管是棉花嶼或是花瓶嶼都有豐富的珊瑚礁生態系統。

船長:「這麼大隻,很誇張耶,對呀你拍起來沒什麼,牠其實是好大一隻。」

船長說,看到大海龜並不誇張,而且在下午兩三點鐘的時候,也很容易看到鯨豚。

基隆市野鳥學會常務理事 沈錦豐:「要調查鯨豚之後,沒想到我們出去四趟、四趟都看到,而且有的一趟是看到好多次,所以說表示說,這個海域事實上也是適合鯨豚在活動,過了基隆嶼一直到最近的花瓶嶼當中,事實上有些鯨豚是滿常態性地會出現。」

海洋大學海資院院長 廖正信:「有豐富的營養鹽的地方,就會聚集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出來了就會有浮游動物嘛,浮游動物就會提供小魚聚集的地方嘛 ,那有小魚就是表示我的媽媽喜歡來這邊產卵對不對,因為小孩子可以有地方吃東西,這一系列的食物鏈的關係就出來了。」

豐富的海洋生態,讓北方三島成為基隆、宜蘭、新北市漁民的活動地點,每年至少有10萬公噸的漁獲量,產值至少100億,占了全台灣60%的漁獲量。

而最近接受農委會漁業署委託調查的學者,也再次用學術研究證明,北方三島海域是台灣最優良的漁場,很罕見地具備了優良漁場的五大要素。

海洋大學海資院院長 廖正信:「第一個,北方三島是位在東海陸棚跟沖繩海槽之間的陸棚邊緣區,它是陸棚漁場,第二個它在正中間除了有峽谷,你有沒有看到這邊有峽谷,這裡面中間有很多基隆嶼 、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還有沒在水裡面的天然岩礁,珊瑚礁都在這裡面,所以它會形成所謂的堆礁漁場,只要有堆礁,或者是有湧的地方就會形成渦流,再回到剛剛講的形成優良漁場的這五大原因,北方三島是不是這五個都有,這個是西北太平洋裡面,少數非常優良漁場之一。」

考量到畫設國家公園對漁民活動的衝擊,政府後來將棉花嶼跟花瓶嶼列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但是,前陣子卻傳出北方三島有可能成為離岸風電的開發地點。

海洋大學海資院院長 廖正信:「就是在這裡,跟這裡,這兩個大致上就是這兩個區域,那這兩個區域是不是剛好落在重要的漁場裡面,對啊,你說他對漁業的影響是什麼,當然很重要。」

基隆市野鳥學會常務理事 沈錦豐:「你看它是直接就把花瓶嶼牽進去,它就是一個很奇怪的舉動嘛,它這個地方是一個很重要的漁場,更不用講它可能是候鳥遷移的路徑,再加上鯨豚在這地方非常活躍,然後海鳥在這個地方可能會繁殖,所以這個地方真的很不適合去考慮那個所謂的離岸風電的事情。」

對於長期觀察北方三島生態的紀錄者來說,更是憂心忡忡。

生態調查員 左承偉:「海域其實不要有太多的不必要的開發,可能對漁民的生計或是這個海域的健康程度也比較好,因為畢竟海鳥大部分都是吃魚類為主,很多東西其實在這邊開發,也許對這邊生態都會有影響。」

北方三島的未來命運如何,我們能不能保住台灣最豐富的漁場,還是選擇向能源開發靠攏?這是今年世界地球日,全民必須思考的嚴肅議題。

採訪撰文:許斐莉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機師足跡:清真寺消毒 宗教活動暫停
一管血一分希望 志工上街籲建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