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天、國慶!3C追劇族注意了 看東西都扭曲!才30歲女竟黃斑部病變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一名30多歲的女性視覺工作者,年紀輕輕就罹患黃斑部病變(圖/截自pixabay)
一名30多歲的女性視覺工作者,年紀輕輕就罹患黃斑部病變(圖/截自pixabay)

國內有視力障礙的老年人中,每4人就有1人是「黃斑部病變所引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長黃奕修卻發現,近年許多民眾電腦螢幕、平板、手機3C不離手,黃斑部病變也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一名30多歲的女性視覺工作者,每天的工作就是處理影像,對影像視覺特別要求的這份工作,導致她每日得盯螢幕超過10多小時,結果某日卻發現,看東西竟然「扭曲變形」,才30多歲就確診罹患黃斑部病變。

根據建2021年健保醫療統計,國內有超過678萬人次因眼科疾病就醫,光是眼科就佔了全國就醫人口的將近3成,年醫療支出上看181億元。

過去研究發現,造成民眾失明的五大主因,包括與年齡相關的黃斑部退化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屈光不正、青光眼與白內障。「中華民國愛盲協會」理事長何一滔表示,對於已開發國家如台灣,黃斑部病變則是國人失明的最主要威脅。每年的10月12日是世界視覺日,「中華民國愛盲協會」今年特別針對黃斑部病變預防提出呼籲,鼓勵穩定回診、治療不中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長黃奕修表示,近幾年許多民眾電腦螢幕、平板、手機3C不離手,目前雖然還不清楚3C造成黃斑部病變增加的原因,但確實在臨床觀察發現,黃斑部病變也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目前認為50歲後才發生是老年黃斑部病變,但最近幾年越來越多患者才40多歲就罹患黃斑部病變。

黃奕修表示,一名30多歲的女性視覺工作者,每天的工作就是處理影像,對影像視覺特別要求的這份工作,導致她每日得盯螢幕超過10多小時,結果某日卻發現,看東西竟然「扭曲變形」,才30多歲就確診罹患黃斑部病變。但所幸許多年輕患者都很快來救醫,視力仍然有救,但老年患者往往會拖很久。

黃奕修表示,長庚醫院曾經對29位患者進行訪談分析,當中發現台灣黃斑部病變患者,有兩大迷思。包括覺得對健康衝擊不大、有治療視力會快速變好。另也發現,如果有伴侶家人加入照護行列,減少眼內注射頻率的藥物、提升治療前期的信心,對於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會有很大幫助。

黃奕修也指出,許多低醫囑度的患者,配合度差主要是覺得每次治療平均都需要耗時約6.5小時,他也呼籲全國的眼科醫師能夠成立聯合照護網,改善治療耗時的問題;黃奕修表示,其實治療黃斑部病變就像治療慢性病,得持續用藥。目前以眼內注射藥物會有較好的效果。目前已有4個月注射一次的長效藥物,醫師也可依治療反應減少治療頻率。

黃奕修也建議3C族,不要長時間連續使用螢幕,建議使用50分鐘就要休息十分鐘,另外戶外運動也有助於降低黃斑部病變的發生。也特別提醒,可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做自我檢測,若出現中心有黑點、扭曲、模糊、顏色黯淡等症狀,就有可能是黃斑部病變,務必趕緊就醫。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越南榴槤也出包!驗出禁用農藥滅達樂 1萬6262公斤全退運銷毀
健保罕病新藥審查將加速!目標「一年內」 預算執行率力拚百分百
泰國山竹今年已8度農藥超標 食藥署不忍了行文官方:獲泰方回應將改善
罕病泛視神經脊髓炎!200萬特效藥10月納健保 每年121位患者受惠

◤防颱防雨必備◢
泡麵、乾拌麵囤糧首選 一站買齊
罐裝水箱購 免扛送到家
除濕機限時下殺 現貨快速出
出門必備雨鞋 人人都要一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