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後恐再掀類鼻疽疫情 疾管署籲慢性病患關門窗戴口罩

類鼻疽症狀與高危險群。(疾管署提供)
類鼻疽症狀與高危險群。(疾管署提供)


山陀兒颱風襲台,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颱風過後恐再掀一波類鼻疽疫情,他特別提醒可能淹水的中南部縣市民眾在颱風過後清理家園時,務必配戴防水手套、穿防護膠鞋,尤其是糖尿病等慢性病患在家中盡量關閉門窗並戴上口罩,以防類鼻疽吸入感染。

7月下旬襲台的凱米颱風帶來狂風豪雨,颱風過後也掀起一波類鼻疽疫情,凱米颱風後累計有80例本土類鼻疽,其中13例死亡,超越2005年海棠颱風42例的最高紀錄。類鼻疽潛伏期通常為2至4週,凱米颱風後的80例個案中,便有69例都是在颱風後一個月內發病。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山陀兒颱風將從南部登陸,且會滯留,預期將對南高屏縣市帶來長時間豪雨,很可能再度引起一波類鼻疽疫情。他表示,颱風的強風暴雨易導致類鼻疽桿菌散布至空氣與積水當中,他特別呼籲中南部民眾清理家園時要戴防水手套、穿防護膠鞋,比較容易感染類鼻疽的慢性病患,如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等病患,應盡量關閉門窗,在室內也可戴上口罩。他說:『(原音)除了清理家園要注意防範之外,可能就是慢性病患待在家裡的話,那也盡量就是能夠減少門窗的開放,盡量可以關門關窗,避免說有這樣子帶有水氣、可能有這個類鼻疽懸浮在空氣中的空氣會流入。那另外也建議說室內還是可以戴口罩,出外也是可以戴口罩,在這個颱風過境的期間減少暴露在這樣的一個有病菌的空氣當中。』

疾管署指出,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導致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造成颱風後1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類鼻疽潛伏期通常為2至4週,短則數小時,也可長達21天,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常見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等,颱風過後民眾應留意自身健康狀況。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創19年來同期紀錄 凱米颱風後類鼻疽個案累計47例
類鼻疽疫情創18年來同期新高 凱米颱風後增30例含3死亡
凱米颱風後增11例類鼻疽 今年累計18例創5年同期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