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後「類鼻疽」暴增11例創高 疾管署估疫情高峰到8月下旬

凱米颱風來襲造成南部大淹水,本土「類鼻疽」暴增11例 。(圖:疾管署提供)
凱米颱風來襲造成南部大淹水,本土「類鼻疽」暴增11例 。(圖:疾管署提供)

凱米颱風7月重創中南部,超過6縣市嚴重淹水,引發「類鼻沮」疫情。疾管署今天(6日)表示,上周國內新增11起本土類鼻疽病例,分別是:高雄市8例、台南市2例及嘉義縣1例,目前還有3人住在加護病房。今年累計18例,創5年同期新高,預估到8月下旬都是確診高峰。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上周一口氣新增11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個案年齡介於30多歲到80多歲,其中10位有慢性病史,另1例有酗酒史。目前個案都住院中,其中3例還在加護病房治療。

羅一鈞指出,今年類鼻疽累計18例,已創5年同期新高,因為類鼻疽最常在颱風後2到4周發病,預估到8月下旬都是確診高峰,疾管署今天再度發醫界通函提醒醫師注意類鼻疽診治。

羅一鈞表示,類鼻疽是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主要透過皮膚傷口接觸土壤或汙水而感染,也可因吸入、食入塵土或汙水而感染,颱風後疫情常為吸入性感染,在颱風後1個月內確診增加。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可達40至75%,國內統計近5年類鼻疽死亡率則為4.5%。高風險族群為有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的人,有這些慢性病的民眾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請儘速就醫。國內先前最大類鼻疽疫情是2005年海棠及泰利颱風後在南部二仁溪流域累計確診42例,其中8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