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艾維尼生成 日本預測路徑曝

▲今年第1號颱風「艾維尼」(Ewiniar)於26日上午生成,日本氣象廳發布預測路徑。(圖/翻攝自tenki.jp)
▲今年第1號颱風「艾維尼」(Ewiniar)於26日上午生成,日本氣象廳發布預測路徑。(圖/翻攝自tenki.jp)

[NOWnews今日新聞] 今年第一號颱風「艾維尼」於26日上午在菲律賓海南部生成,日本氣象廳預計,艾維尼將向北部移動,29日以後靠近沖繩縣。

根據《NHK》報導,日本氣象廳籲指出,今年第一號颱風在26日上午8時左右生成,從原先熱帶氣旋轉變為颱風。目前中心大氣壓力為1003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風速為每秒18公尺,最大瞬間風速為每秒25公尺。

氣象廳指出,颱風「艾維尼」正緩慢地向北移動,預計它將會伴隨著暴風雨,轉往東北方前進,在29日以後靠近沖繩縣大東島地區,氣象廳呼籲當地居民注意大浪與強風。從日本氣象廳發布的預測路徑圖可以看到,預測路徑與台灣幾乎平行,似乎不會直接影響到台灣。

艾維尼的名稱由大洋洲國家密克羅尼西亞提供,意為「風暴之神」。

據日本氣象廳表示,今年的第一號颱風是自1951年統計以來西北太平洋第七晚生成的颱風。而使得颱風較晚生成的原因,與熱帶地區積雨雲的活動有關。

颱風生成的位置位於太平洋西部的熱帶地區。通常往年到了這時候,該地區都會被低壓覆蓋,使得雨雲不斷生成,在形成熱帶氣旋後,進而再變成颱風。

但自去年以來,太平洋中東部海水溫度長時間溫度偏高,發生了「聖嬰現象」。在這兩個水溫較高的海域海水迅速蒸發,在天空中形成雲雨,使得當地的高壓系統減弱轉變為低壓帶,改變了低緯度地區的沃克環流,使西太平洋地區產生下沉的乾燥空氣,進而抑制了西太平洋積雨雲活動。

另外要注意的是,即使颱風較晚生成,也不代表著數量會減少。日本氣象廳指出,當聖嬰現象結束後,還可能會出現「反聖嬰現象」,使得西太平洋海面溫度升高,更容易生成颱風。

日本氣象廳表示,「一般而言,颱風季節是從夏末到秋季,所以現在颱風生成較少不代表能夠安心。且預計今年梅雨鋒面的潮濕空氣較強,應提早做好準備。」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輕颱「艾維尼」生成!1圖看10天天氣 全台「雨彈轟炸」下到發霉
「艾維尼颱風」今上午8點生成!氣象署揭最新路徑 對台影響出爐
菜農學不來!日本水果20年暴漲9成靠這點 當年歉收也能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