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激增!中科院加開16條產線 年量產破千枚打造台灣刺蝟島

飛彈系統是我國相當關鍵的不對稱戰力,現在中科院加開16條產線,全速量產各型國造飛彈,專家分析,下個階段,我們要提升自己的目標獲得,以及戰場情資掌握能力,除了國造系統之外,也要儘量謀求與盟邦的資訊整合。

圖/TVBS
圖/TVBS

中華民國防空飛彈密度,世界排名前三,現在攻擊型飛彈數量,也直線上升。

國防部2021年,通過2400億海空戰力特別預算,委託中科院,生產包括萬劍彈雄昇飛彈,雄二雄三等各式國產飛彈,目前產中科院產線增加至16條,並且全速運轉。

前海軍新江艦艦長呂禮詩:「以去年而言,它一共造了800枚各種不同型式的飛彈,也就是說要把我們台灣,用飛彈裝備成一個刺蝟島。」

過去中科院飛彈產線,並非全自動生產,但現在投入經費擴充設備,產能預期從去年的800枚,提升到年量產1000枚以上,只是飛彈夠了拳頭硬了,接下來要考驗我們的監測系統,能不能看得見打得準。

前海軍新江艦艦長呂禮詩:「這也是為甚麼美國,在賣我們魚叉反艦飛彈的時候,它強調一定要賣我們雷達的主要原因,也就是每一個小單位,它自己都可以進行目獲,除了我們自己雷達偵獲之外,另外一個也就是盟國,是不是也可以提供我們相關的DataLink。」

目前國軍的飛彈系統,主要就是國產與美系兩種體系,還沒提到空軍的幻象戰機,甚至是法國系統,能否整合進同一個指揮鏈,共享戰場共同圖像,會是當前難題。

國防院國安所所長沈明室:「事實上現實就是,法國的飛彈法國的飛機,但是它不可能是美國的飛機,使用(指揮)法國的飛彈,這目前是並沒有整合。」

更進一步的問題是,倘若未來美軍要協防台灣,台美聯合作戰所需要的戰場情資與火力分配,目前也沒有建立體系,倘若真的開戰恐怕會各行其政,難以發揮1+1大於2的有效戰力。

圖/TVBS
圖/TVBS

前空軍飛彈預警中心管制長周宇平:「其實目前在資訊的整合上面,本來就出現美軍的系統,跟我們自製的部分,產生一些沒有辦法整合的狀況,這個訊息的分享可能就要用另外的方式,譬如說訊息傳輸完在銀幕上顯示,我們以前叫作所謂的作戰共同圖像,這種機遇來執行這樣比較有可能。」

隨著中共軍事威脅提升,國軍加強武器產量,以及各式監測系同能力,然而中共的招數,卻也與時俱進。

記者顧上鈞:「其實國軍的雷達系統已經相當先進,但中共的侵擾手段也越來越多元,除了各型航空器的數量優勢之外,還有無人機這種較難偵測的慢速機種,現在更多了最近相當火熱的空飄氣球,防不勝防。」

這樣的侵擾手段,可能會造成我們的目標辨識負擔。更甚者在戰爭時以下駟換上駟,採用廉價的無人機空飄氣球,消耗我方珍貴的防空飛彈,國防部則表示都有掌握。

國防部情次室助理次長黃文啓:「氣球我們國防部本身,有個非常明確的處理方式,也就是偵測鑑別跟處置三個程序,具有偵測功能的氣球,當然我們會循必要的手段來加以處置。」

中共的軍事力量坐三望二,規模與質量都相當可觀,但最可怕的,是他們仍然採取不對稱思維,以廉價手段擾亂民主國家安寧,這對強調不對稱建軍的台灣來說,是嚴重警訊。

圖/TVBS
圖/TVBS

前海軍張騫艦艦長黃征輝:「我年輕的時候,中共解放軍是小米加步槍窮得要命,我們國軍是雄壯威武的美式裝備,所以你實在要想,哪一個軍種習慣了以弱擊強的不對稱作戰,反而是解放軍不是國軍,那國軍要完完全全的扭轉,尤其那些高階將領要扭轉這些觀念,執行這場不對稱作戰。」

說到底不對稱作戰是一種創意的展現,重點不在於使用的武器載台,而是靈活多變的用兵思維,台灣面對強於自己的軍事強權,更必須跳脫框架聰明應變。

更多 TVBS 報導
中共「間諜氣球」飛入台灣空域? 國防部:有威脅就擊落
國防部稱可能擊落具威脅偵察氣球 強調與「第一擊」定義不同
兩岸不平靜! 1個多月內447架次共機擾台
總統府上空出現「不明氣球」 國防部:在40公里外海非本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