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黑影幢幢

(圖/劉宗龍攝)
(圖/劉宗龍攝)

大鑫資訊進口黑心快篩劑,因食藥署審查合格核准販售而流竄全台,從核准高端疫苗EUA、唾液快篩劑,到這次的黑心快篩劑,食藥署審查流程全是黑箱,更被廠商爆出疑似有「快篩掮客」協助快速拿到EUA,肩負全民防疫重任的政府機關,不僅怠忽職守,內部更是黑影幢幢。

國內疫情大爆發,無論疫苗還是快篩劑都是利益大餅。從今年4月迄今快篩劑的輸入量來看,商機上看300億元,扣除自行輸入的企業和個人,廠商賣出部分保守估計獲利就有140億元。

這樣龐大的利益不肖業者會從中動手腳牟取暴利可想而知,要防止弊端,最重要的就是公開透明,但無論食藥署還是衛福部,打從新冠肺炎爆發以來,早已習於打著防疫名義從事黑箱作業。

去年5月國內Delta疫情爆發,當時各界催促政府開放進口居家快篩劑,還惹來陳時中動怒「廠商要進口,沒進口要審查什麼?」卻遭爆食藥署直到去年6月7日才訂出審查準則,難怪廠商怎麼申請都不會過。

這波Omicron疫情大爆發,家長們呼籲開放唾液快篩劑,當時陳時中同樣說沒有廠商申請,不少廠商卻喊冤申請多時都無法通過。不料才隔幾天,食藥署宣布由高端副董事長創辦的福又達生技拔得頭籌,至於審查過程用何種標準?為何會說沒有廠商申請?衛福部和食藥署始終不願說明。

向食藥署申請進口快篩劑EUA的廠商,包括唾液快篩劑在內多達300多家,其中不乏知名的生技公司,但令人困惑的是,最後獲核准的卻是前身為小吃店、之後棄標的高登、電玩商因思銳、做墨水匣的大鑫資訊,還有傳銷公司的白千層等等。

面對這些質疑,食藥署長吳秀梅強調廠商從事何種業務不是審查重點,重點是進口的快篩劑有沒有效?既然如此,為何沒效果的富樂快篩劑還能通過審查?進口廠商從事何種行業當然很重要,因為只有從事醫療相關的業者才有能力研判和驗證快篩效果。

至於非生技專業的廠商為何能更快拿到EUA?這從許多被食藥署要求補件的廠商,不久後就接獲公關掮客電話,告知只要委託他們就能火速拿到EUA可一窺真相。這些被要求補件的廠商資料除了食藥署又有誰會知道?

要取得EUA,絕不是食藥署基層官員能夠辦到的事情,吳秀梅無論是否知情都應即刻請辭,一方面是為怠忽職責負責,一方面也讓食藥署同仁能夠毫無顧忌說出真相;對於醫材相關產品,更應建立公開透明的審查機制,才能避免弊端一再發生,還拿國人的健康一同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