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米恐混充食用米?農糧署回應了

▲有業者擔憂,國產米品質恐因飼料米恐混充而受影響。(示意圖/記者林志怡攝,2023.11.21)
▲有業者擔憂,國產米品質恐因飼料米恐混充而受影響。(示意圖/記者林志怡攝,2023.11.21)

[NOWnews今日新聞] 農業部自今(2023)年年初釋出存放3年的公糧米、以整粒方式供業者作為飼料米之用,外界擔憂,恐有不肖業者將飼料米混充食用米。對此農業部農糧署長胡忠一表示,目前已售出公糧米10萬0800公噸,並對業者加以監控,若有發現違規情事,將以得標米價5倍開罰,目前未有違法情事,也會視後續航運與原料供應恢復情況,恢復原本的碾碎措施。

國內稻米生產後,約有3成會進入公糧系統,作為安全庫存之用,經過3年存放後,會碾碎並提供給飼料廠作為部分原料的進口替代之用,但近期農業部以整粒不碾碎方式、將公糧米提供與飼料業者,作為飼料米使用,外界因此擔憂,是否會有飼料米混充食用米疑慮。

胡忠一解釋,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航運費用提高,而後作為世界第一大糧倉的烏克蘭發生烏俄戰爭,因此導致作為飼料原料的玉米、黃豆等輸運受到影響,世界飼料價格因此上揚,也因為船運無法到位,國內業者出現飼料原料需求。

胡忠一說,國內業者因此在去(2022)年要求,希望農業部釋放前3年的庫存公糧稻米作為飼料之用,農業部因此在去年啟動招標、共9間業者投標,另業者希望採取整粒方式提供,節省碾碎成本,且雞、鴨對整粒稻米的需求也較高,因此希望可以使用整粒的米,農業部經會議討論後也予以同意。

不過,胡忠一說,為確保飼料米不外流,也對9間業者的存放進出口加以監測,確保其進出與通報一致,而今年1月至今,計賣出10萬0800公噸,其中75%是整粒米、25%是碎米,目前執行順利、業者未有違規情事,但若經農糧署查獲,將依據得標米價5倍開罰。

中華民國稻米協進會理事長黃麗琴則表示,台灣農民技術良好,每年難免都會剩下一些、進入公糧系統,但倉庫容量有限、不可能一直堆著,因此會有成為飼料米的情況,但農委會時期就有在盡力減少公糧進入飼料米的量,如協助農民生產精緻化、用好的品牌讓消費者多吃米飯等。

至於近期農糧署准許部分飼料米以整粒方式出售一事,黃麗琴說,雖然理解農糧署有採取把關措施、並對於違規情事予以重罰,但難免還是會擔憂飼料米流入市面,而這些飼料米畢竟是比較次級的產品、價格較低,不只破壞國產米品質,也會拉低國產米價格,希望農糧署能在相關監控上更嚴謹。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飼料米不用搗碎?業界憂混充食用米 陳駿季揭把關措施
北北基桃將討論液蛋解禁!農業部盼越快越好 業者籲「高調宣佈」
新社花海暨台中國際花毯節登場 農業部全力推動六級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