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體系風雨飄搖 德國政府出新招

(德國之聲中文網)1955年到1969年間,德國出現了一個生育高峰。現在,這一代人已經開始進入退休年齡。和之前的世代相比,這一代人的預期壽命更長。然而,德國的勞動力人口數量卻沒有隨著如此顯著地增長。對於養老保險體系而言,這意味著支付養老金的勞動者相對領取養老金的退休人員而言變少了。那麼,誰來填補這個養老金缺口呢?

現行的德國養老保險制度起始於一個多世紀前的1889年,它采用"現收現付"原則,也就是當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由當前勞動者支付,相當於兩代人之間的社會化贍養契約。在1960年代初,每一名退休人員大約對應六名勞動者,但是這個比例如今已經變成1:2,而且還在進一步惡化。

目前,養老金的巨大缺口主要依靠聯邦財政來填補。2024年度,總共有1270億歐元的稅款被用於填補養老金虧空,佔到了聯邦財政支出的1/3。根據預測,到了2050年,養老金缺口還將翻倍。屆時再依靠稅款來填補,顯然不太現實。

與此同時,不斷上升的老齡人口比例,也讓退休人員日益成為各政黨爭相拉攏的選民群體。於是,如何維護養老保險體系就成為了政界激辯的話題。各方紛紛提出了不同的方案。

當前聯合執政的社民黨、綠黨、自民黨建議,既不削減退休金,也不增加勞動者每月繳納的退休保險費,退休年齡也不應該進一步上調。自民黨籍的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提出的方案是:借債炒股掙錢。

借債炒股掙養老金

具體而言,聯邦財政可以每年舉債120億歐元成立一筆公共基金,然後投入股市。這項基金應當獨立運作,投資應盡量分散到全球市場。炒股的盈利則用於填補養老金缺口。財長林德納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一個多世紀以來,養老金投資資本市場的潛力一直沒被開發。現在,我們開始為社會的未來投資。"

根據設想,每年投入的本金今後應當每年追加3%;到了2030年代中期,股市養老基金應該至少擁有2000億歐元的總規模,成為德國法定養老保險體系的重要支柱。

不過,在野黨基民盟對這一方案的實際效果表示質疑。基民盟黨籍議員、德國聯邦議會勞動與社會委員會副主席克諾利希(Axel Knoerig)就指出,該方案根本不能為養老體系提供長期保障,反而"會在今後導致勞動者需要繳納更多養老保險費,造成更大負擔。"

克諾利希表示,基民盟並不反對養老金投入股市,但是財政部長提出的方案在增加債務的同時,卻不能產生相應的足夠盈利。

根據德國證券研究所(Deutschen Aktieninstitut)的統計,大面積分散投資股市的平均回報率大約為每年6%~8%。財政部長林德納的預測則相對保守,認為養老金投入股市大約能產生每年超過3%到4%的收益。

按照財政部長的設想,還需要設立一筆緩沖基金,以平衡股市運作對養老基金構成的風險。

並不公平的養老保險體系

在德國,只有企事業單位雇員才需要每月強制繳納法定養老保險費用。自由職業者可以自行選擇法定養老保險或者私立保險。公務員則有著專門的退休金體系。後兩個群體共佔勞動力總人口的12%,其收入也相對較高。

因此,左翼各黨多年來一直呼籲將這兩個高收入群體也納入強制繳納法定養老保險的範圍,從而長期鞏固養老體系。

目前,雇員每月需要將其9.3%的稅前收入繳納給法定養老保險,雇主還要為其額外繳納一筆同樣的金額,也就是總計18.6%。每名雇員的每月養老保險費實行封頂制度,目前最高不超過1404.30歐元。德國政府預測,到了2028年,養老保險費率將從目前的18.6%上調到20%,2035年更是要上調到22.3%。

而退休人員目前得到的養老金水平大約為平均工資的48%。德國政府力爭在2040年前維持住這個水平。根據官方統計,2023年,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為每月1550歐元。大約有61%的退休人員每月收到的法定養老金低於1200歐元,大約有1/3的人其退休金甚至少於750歐元。

德國女性的退休金水平尤為引人擔憂。她們的養老金相比男性更低,有的甚至分文沒有,因為她們在退休前的工資水平也更低。許多女性長期擔任家庭婦女,沒有外出工作,或者是等到孩子長大之後才重新工作,繳納養老保險的年數顯著偏低。因此,許多老年女性的養老金往往不足以應對開支,她們不得不依靠社會補助,或者在退休年齡後繼續工作。

選戰話題

隨著2025年德國大選的臨近,養老保險日益成為各方辯論的話題。從左翼黨脫離的著名政客瓦根克內希特(Sahra Wagenknecht)就將其新成立的政黨標榜為"退休者之聲",誓言要為保障養老金而奮鬥。她認為,養老金"很可能是我們時代的最大社會問題";許多人長年工作繳納社保,卻只能得到微薄的養老金,"這堪稱社保政策領域的醜聞。"

對於執政的社民黨、綠黨、自民黨而言,也很難依靠養老金炒股計劃來為即將到來的選戰加分。就算聯邦議會能夠在大選前及時通過該方案,其填補虧空的效應也需要到多年後才能顯現。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Helen Whi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