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慶鈴:用愛與理解 共同推動不打罵小孩運動 打造安全友善城市

每年的四月三十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主要精神及宣導標語是「邀請每位成人試試看不要打小孩,至少在這一天不要打,也許你會發現,將來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饒慶鈴縣長呼籲全民響應零體罰,「不打小孩,以手傳愛」(見圖),用愛與包容翻轉暴力對待,讓孩子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中成長,植入孩子幸福的DNA,讓臺灣的育兒教養建立善的循環,打造臺東成為安全友善城市。

「國際不打小孩日」源自一九九八年美國的一個反體罰民間組織倡導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倡議停止對小孩的體罰,推廣正面管教方式 ;聯合國在二○一四年對外發布,全世界應在二○三○年之前消除對兒少任何形式的體罰或身心暴力,呼籲國際政府能立法禁止體罰。

饒慶鈴縣長表示,臺東一一二年及一一一年兒少通報件數,照顧者傷害兒少之件數減少4.29%,一一三年第一季一-三月照顧者有身體虐待、精神虐待、疏忽等事件佔了10.88%,較一一一年一-三月的26.22%減少15.34%,較一一二年一-三月的18.55%減少了7.67%,讓我們看到社會大眾對於兒少受到不當對待或未獲得妥適照顧的情事,都有敏銳的通報意識。

社會處長陳淑蘭指出,在饒縣長支持下,縣府今年成立「臺東縣家庭親職減壓賦能共照中心」,以社會資源整合跨領域、跨部門模式統整本縣親職教育資源,開發親職教育課程及依照兒少家庭需求提供可近性、可用性、可接受性的家庭支持服務,期待2030年我們能做到「零體罰」。

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寶貝,透過親職教育讓父母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提供父母更多的工具和技巧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幫助家長們有效地處理壓力和挑戰。我們採取的方式有:

(一)建議家長面臨教養困難的情境時,可運用「深呼吸-恢復冷靜」、「教孩子-嘗試溝通」、「暫離場-請家人協助」、「解困境-尋求外援」四招,即時冷靜下來思考孩子不同年齡及發展階段的需求,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嘗試運用正向教養或溝通方式與孩子互動,如果暫時無法做到,也可以尋求家人的協助,或到在地「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尋求育兒指導、教養諮詢、家庭支持等相關服務。

(二)一一○年起推動「兒少保護六歲以下親職賦能服務計畫」,召募及培訓到宅親職引導員,由親職引導員透過到宅式臨場指導、親子共遊、共讀等方式,以實際互動情境直接引導親子正向互動,有效刺激兒童身心發展、建立正向互動經驗,並透過溝通討論強化互動經驗。

(三)一一一年起至今推動「兒少家庭關懷服務方案」,擴大關懷被通報的兒少與家庭,了解其是否有其他風險或需求,並招募、結合、運用及訓練在地社區或機動性專業人力,成為兒少家庭關懷訪視員,提升兒少與家庭支持服務量能。

(四)一一三年起推動「兒少保護多元親職教育服務方案」,除了延續「兒少保護六歲以下親職賦能服務計畫」外,再增加了「親職減壓服務計畫」,當兒少保護案件經評估確認為單純管教、兒少未受嚴重傷害案件,提供個別化的親職教育服務資源至少二小時,內容有到宅親職教育、社區性育兒支持協助及結合家庭教育中心資源及課程等。

社會處長陳淑蘭呼籲多關心周遭的人,若社區民眾發現兒少遭受疏忽照顧、虐待,或有家庭暴力、性侵害或性騷擾的困擾,皆可撥打一一三尋求協助,若有立即生命危險可撥打一一○確保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