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附設百貨 最醜車站走入歷史

台鐵中壢站走入歷史,台灣鐵道文化研究者洪致文表示,中壢站早年有全台第1處車站附設百貨公司的先例,從充滿現代感的車站到被揶揄為最醜車站,成了景觀崩壞案例,但仍希望民眾記得中壢站曾有的美好。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則稱讚中壢站是CP值最高、貢獻最大的車站。

洪致文指出,舊的中壢火車站在1971年落成時,中央大廳是挑高設計,出口側的樓上有車站站務用空間,特別是偌大的會議室,如今還保有落成時的時代樣貌。

他表示,售票窗口及大廳內隨處可見牆壁邊緣以石材裝飾的壁板,豪華氣派可以想見當時相當的高級,這座車站設計者是今年已經90多歲的侯慶耀,當年車站落成時,中壢各界還致贈「巧奪天工」牌匾給侯。

中壢車站完工後,當時省議員吳伯雄建議台鐵,由民間投資,在車站站房上加蓋成為今中百貨,在1978年落成啟用,這是台鐵試辦開放民間投資的創舉,也是全台灣第1棟在車站樓上附設百貨公司的先例。

洪致文認為,中壢車站從落成時充滿時代氛圍的現代感,到最後被揶揄成最醜車站,成了建築維護、樓層增建及景觀規畫崩壞的案例,車站因鐵路地下化功成身退,請大家記得它曾有的美好。

有「被政治耽誤的藝術家」之稱的蘇俊賓,畫下中壢車站最後一夜留作紀念,他感嘆「台灣最醜車站」的說法對中壢車站不公平,以有限空間乘載全國第3運量,應該說是CP值最高、貢獻最大的車站;前桃園區里長黃進仕也抱不平說:「標準的大媳婦,做到流汗、嫌到流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