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科普傳播學系" 屏東大學實驗室揭牌

【gese paljaljuman 屏東市 】 2018-03-14 屏東大學科普傳播學系的傳播與認知實驗室正式揭牌,引進眼動儀與腦波儀兩種生理訊號設備,透過眼動儀測試,得知觀測者的熱區圖,紅色代表關注較久,對觀看情形進行分析。 (屏東大學科普傳播學系主任 鄧宗聖: 我們可以知道眼球運動,他在觀看的時候,他專注或停留的範圍和時間,得到一個,我們知道哪些語句,哪些標題,或者是文章段落,其實是具有吸引力的。) 而腦波儀利用四種訊號偵測,透過專業演算法後呈現,用來瞭解是否專注、緊張或放鬆的情緒狀況。 (屏大傳播與認知實驗室主持人 吳聲毅: 紅色就是說,這個時候你的專注的程度,綠色就是你放鬆的程度,受試者我們觀眾,在看我們這些影片的時候,他的情緒反應,我希望是很專注,但是心情又是很放鬆的,這種狀態是最好的。) 傳統科學傳播研究大多依賴問卷、訪談、觀察等方式蒐集調查資料,利用生理訊號設備做偵測,可以補足過去較為主觀來評估科普媒體素材的方式,也有助於設計出更好的科普傳播作品。 (屏東大學科普傳播學系三年級 李維育: 用這些設備的時候,拿到的是一種客觀的東西,在客觀的東西裡面,你可以真正看到,我做這個他(觀眾)到底能不能吸收,去理解。) (屏東大學科普傳播學系二年級 柯宇樂 魯凱族: 運用這個科技,讓我們在傳播母語跟文化的時候,比較方便,也比較有效率。) 屏東大學期望成立「傳播與認知實驗室」,讓學生作品透過評估達到教學使用,以及學術研究,更希望透過產學合作,提供科普作品評估測試,推廣至中小學科普學習。 [原民台新聞影音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