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阿棟伯客語說故事比賽登場 苗縣長鼓勵多講客家話並融入生活

陳運棟文教基金會為有效推動客家語傳承,致力向下扎根一日在頭份市信義國小舉辦第一屆「阿棟伯客語說故事」比賽,有十六名學生分二組同台競賽,講述客家人文節慶、在地傳說及發展歷史故事。縣長鍾東錦出席開幕式,慰勞評審並為參賽小朋友加油打氣,他疾呼要讓客語生活化,多學、多講才會進步,一起扛起發揚老祖宗傳統文化和語言的重責大任。

此外,縣長鍾東錦隨後參加苗栗市勝利社區和嘉盛社區端午節活動時,數度苦口婆心呼籲家長和阿公阿婆,在家裡多跟小朋友講客家話,母語才不致流失。鍾東錦更釋出利多訊息,諸如客籍議員若在議會全程以客語質詢、發言,其基層建設經費可望加碼五十萬元起跳,閩南籍亦比照辦理;另由文化觀光局編列預算,獎勵更多老師和學生報名客語認證,多管齊下,期在客委會推動客語為通行語言的評比中,更上一層樓,摘下特優最高殊榮並抱回千萬獎金。

陳運棟為國內高知名度客家大老,曾任國大代表,投身杏壇四十餘年,亦是縣長鍾東錦及前縣長徐耀昌的恩師,生平致力客家研究與傳承,是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第一屆「傑出臺灣文獻獎」得主,更獲頒客委會「第四屆客家貢獻獎終身貢獻獎」殊榮,著述、藏書均極為豐碩。然而,陳老先生於一一二年八月安詳辭世,享耆壽九十一歲,客家大老如巨星殞落,開幕會場特別秀出其畫像,象徵精神常在。

早於八十四年成立的陳運棟文教基金會,由陳的長子眼科醫師陳晟康接棒董事長職務,多年前即策畫舉辦客語說故事比賽,因碰上疫情未能如願,直到今年才付諸行動;陳晟康深感承接傳承客家文化及語言的責任重大,希望透過首屆比賽來試水溫,未來再逐漸擴大賽事規模,並與原有的視力保障服務雙頭並進。主辦賽事的信義國小校長鍾瑞蓉與多位校長和評審,一早齊聚一堂,針對客語傳承議題熱絡交換意見,討論賽事細節並展望未來。

比賽分為國小低年段和高年段兩組,各有九名、七名共十六人參賽,評分標準主要著重於咬字發音、口說技巧、內容及儀態動作等。參賽小朋友個個有備而來,有的身穿客家花布衫,有的手拿藺草頭戴藺帽,道具一應俱全各有特色,比賽時搭配生動活潑的肢體語言,表現頗受評審肯定。比賽結果揭曉,旋即頒獎表揚各組前三名與優勝學生(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