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台南人權月」揭幕 4大展區呈現歷史點滴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28日電)首屆「台南人權月」今天揭幕,以「如果可以回去,那就把____帶回來」為主題,串連愛國婦人館等4大展區,透過2個多月展覽及紀念活動,讓人了解共同經歷的歷史點滴。

台南市政府今年首次舉辦「台南人權月」展覽和紀念活動,今天在愛國婦人館揭幕,直到9月8日,2個多月間串連台南市美術館1館、愛國婦人館、麻豆總爺藝文中心及新營曬書店等展區,相繼登場。

首屆「台南人權月」4個展區各有不同主題,連結地緣關係形成不同特色,分別邀請7名藝術家、6個校園團隊、2個影視劇組,推出28組創作,展覽期間將舉辦22場藝文活動,從不同角度詮釋「白色歲月」。

台南市副市長葉澤山表示,在國家人權博物館協助下,「台南人權月」透過展覽、音樂、戲劇及導覽走讀等方式推廣人權教育,持續往前邁進。

台南市政府發布新聞稿指出,人權是普世價值,台南市訂定3月13日為「正義與勇氣紀念日」、4月7日是「言論自由日」,讓人感受到「那個時代」發生的歷史點滴。

市府表示,人權議題是近幾年台南持續推動重要政策,迄今已完成79處不義遺址調查研究、白色恐怖受難213人名單,並出版4冊人權專書、湯德章與王育德故事繪本,更舉辦人權教育活動,設置正義與勇氣之路與不義遺址標誌等,期望開展更多交流對話。

「台南人權月」以「如果可以回去,那就把____帶回來」為主題,透過藝術創作等形式探討「人權議題」,且奠基於公開檔案與口述回憶錄等史料,呈現台南政治案件歷史脈絡,且納入成功大學「二十而立工作隊」開拓的「人權故事地圖」,共創多元主題人權地圖。

展覽期間涵蓋「展區導覽」、「人權故事地圖走讀」、「白恐轉譯講座」等活動,讓創作者、講師及民眾面對面交流。此外,9月7日晚上在吳園戶外圓形廣場還有1場人權音樂會,希望以藝術和音樂等展演讓人了解人權議題。(編輯:李錫璋)1130628